【摘 要】
:
飞翼无人机采用翼身融合布局,取消了尾翼并将机身设计为一个升力部件,可以降低燃油消耗、提高续航能力、改善气动和隐身性能,是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飞翼布局的多操纵面构型使得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变为过驱动系统,从而带来了控制冗余的难题。一种有效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是采用“飞行控制律+控制分配律”的级联架构,通过控制分配方法解决操纵面冗余难题。在控制分配律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分配精度、控制能耗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翼无人机采用翼身融合布局,取消了尾翼并将机身设计为一个升力部件,可以降低燃油消耗、提高续航能力、改善气动和隐身性能,是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飞翼布局的多操纵面构型使得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变为过驱动系统,从而带来了控制冗余的难题。一种有效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是采用“飞行控制律+控制分配律”的级联架构,通过控制分配方法解决操纵面冗余难题。在控制分配律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分配精度、控制能耗等因素,可以实现高效能的分配结果。本文以多操纵面飞翼布局无人机为对象,研究了高分配精度、低控制能耗且面向多任务阶段的高效能控制分配方法。重点分析了飞翼无人机操纵面的非线性气动特性、多轴控制耦合和交叉耦合特性,研究了 Kriging和Co-Kriging气动代理模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将控制能耗作为重点考虑因素,提出了基于所构建的气动代理模型的非线性控制分配方法、多目标控制分配方法和重构控制分配方法,并将所提出的控制分配方法应用于柔性操纵面飞翼无人机中。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飞翼无人机的低能耗、高精度的非线性控制分配问题,首先分析了升降副翼和开裂式阻力方向舵的非线性气动操纵特性、多轴控制耦合特性和交叉耦合效应。考虑到上述特性,综合分析比较了多种典型代理模型的非线性近似精度,选用高精度的Kriging模型建立飞翼无人机操纵面的气动代理模型。基于所构建的气动代理模型,将飞翼无人机的非线性控制分配问题转化为一个以分配精度和控制能耗为目标的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Kriging气动代理模型的高效能非线性控制分配方法。分析了遗传算法和梯度加速粒子群算法的分配性能,并基于这两种算法提出了一种混合优化算法来求解该控制分配问题。(2)在降低控制能耗的基础上,考虑到飞翼无人机执行任务过程中要经历多种飞行阶段,研究了基于多置信度气动代理模型的高效能多目标控制分配问题。为了提高气动建模精度并降低计算代价,使用Co-Kriging多置信度代理模型对飞翼无人机的操纵面进行建模。设计了一种区间非均匀划分的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来获得高置信度代理模型的建模初始样本点。提出了基于均方根误差和预测梯度的并行加点策略和面向全局建模精度的多重终止准则。分析了飞翼无人机在不同飞行阶段对分配精度、控制能耗、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要求,构建了多目标控制分配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综合函数法和分层优化多目标粒子群法来解决该多目标控制分配问题。(3)考虑到复杂的多操纵面配置会增加操纵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基于Krig-ing 控制分配架构对飞翼无人机在典型操纵面故障下的重构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了操纵系统中操纵面、执行机构和传感器的失效形式,重点对操纵面的损伤、卡阻、松浮和中位偏置等四种典型故障形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操纵面故障对操纵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对应故障状态下的失效数学模型。针对不同的操纵面故障形式,对原有的Kriging气动代理模型进行对应故障状态下的修正,并基于修正后的Kriging气动代理模型对飞翼无人机的重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4)将柔性操纵面技术应用于飞翼无人机可以进一步提升操纵面的气动性能、降低控制能耗。分析了将变形后缘作为柔性操纵面的可行性,并基于柔性蒙皮技术设计了一种机翼后缘展向变形结构。对比分析了平直机翼柔性操纵面和常规操纵面的转矩可达集,验证了柔性操纵面对气动操纵性能的提升效果。然后将柔性操纵面应用于飞翼无人机中,采用3D面元法对气动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柔性操纵面的Kriging气动代理模型,并基于前述的分配架构初步设计了柔性操纵面飞翼无人机的控制分配算法。通过开环分配性能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分配方法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以分配精度和控制能耗为基本目标,提出了基于气动代理模型的控制分配方法,设计了面向全局近似精度的Kriging和Co-Kriging气动代理模型,对飞翼无人机的非线性控制分配问题、多目标控制分配问题、重构控制和柔性操纵面的控制分配问题展开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够为飞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指导,并为其他过驱动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其他文献
本翻译报告的翻译内容选自教育研究报告Assessing Underserved Students’Engagement in High-Impact Practices(《受教育不足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实践的评估报告》)中的第二部分。本章节通过开发探究式的模型,探索评估受教育不足学生参与高影响力实践的定性方法。该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主要选取了归化策略和交际翻译理论对译文进行指
1.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磷虾和纽鳃樽在空间分布上磷虾密度较高的站位几乎全部位于64–67oS之间。各航次中站位之间磷虾密度变异较大,大多数年份磷虾密度最高和最低值之间相差两个数量级。除2007/2008年未采集到南极磷虾外,从1999/2000到2009/2010年高速采集器和IKMT均采集到幼体后期磷虾。南极磷虾密度年际变化明显,高速采集器采集的南极磷虾平均丰度和生物量最大值为1442.3ind/
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Multicellular magnetotactic prokaryotes,MMPs),是一类由10100个含有磁小体的细胞聚集而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的趋磁微生物,是研究生命起源与进化、细胞分化和生物矿化的模式生物。目前仅报道了两种形态的MMPs,分别为桑葚型(多种)和菠萝型(仅一种)。本研究利用生态调查手段,分别在荣成月湖、晋卿岛和法国马赛的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了3种菠萝型M
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可以提供早期故障预警,合理安排维修计划,以保障燃气轮机安全高效运行。三轴式燃气轮机结构复杂,非线性特性显著,对其进行气路故障诊断极具挑战性。目前,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受限,同时对于气路与传感器耦合故障诊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本文针对三轴式燃气轮机,重点开展气路故障识别、气路故障程度评估、气路与传感器耦合故障诊断等研究工作,提升气路故障诊断的准确性,稳定性与
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二氧化碳减排的任务迫在眉睫。发展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燃烧,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径。近十年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可再生能源间歇、分散的自身特点导致其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化石能源。太阳能热化学技术可以将太阳能用于制备氢气,氢能是一种零碳排放的高密度能量载体,发展高效、清洁、可持续的太阳能热化学制氢技术,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加速能源结构转型
在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愈发的强调能源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氢能的高效制备与利用是当前国际发展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沿方向,全球的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氢能的发展,甚至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国家的整体能源系统中,氢能也成为了未来国家能源战略与能源规划中重点研究的内容。化石燃料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以天然气为主的化石燃料向氢能的高效转化则对目前发展清洁能源体系具
近年来国际上针对燃气轮机燃烧室提出的微混燃烧(Micro-mixing Combustion,MMC)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其是一种通过缩小燃料和空气流动混合尺度,达到强化出口均匀性实现低NOx燃烧的技术。常规天然气贫预混燃烧室主要通过旋流结构促进燃空混合,以及在喷嘴出口逆压梯度诱导高温烟气回流实现稳焰,而微混燃烧器内燃料和空气多以交叉射流或同轴射流的形式混合,一般不具备空气或燃料旋流结构,因此微混燃
多相介质分布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过程,例如原油运输过程中的油/气/水多相流,制药行业中流化床内颗粒干燥过程中的含水气-固分布等。上述多相流动状态的监测对过程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如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内水的存在会给多相流的运输带来巨大的风险;流化床颗粒干燥过程中,维持稳定的流动状态是保证过程高效安全的首要条件,当高含水率颗粒流化停滞时,往往会发生颗粒的凝聚,伴随着传热传质水平的下降,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甚
中国煤炭储量巨大,远超石油和天然气。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依然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龙头技术,发展煤气化技术对于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是高碳燃料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应用前景广泛,且由于煤种适应性强、操作温度适中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流化床气化过程中,煤中的硫、氮会释放至气相,形成气相含硫、氮的污染物,这些气相硫、氮污染物不仅会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的反应条件温和,运行温度受到煤灰熔融特性的限制;而且沿提升管高度方向反应温度和颗粒浓度逐步降低,导致气化反应速率受到限制、系统碳转化率偏低等。为了优化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提升管内的温度场和气固流场、实现煤气化过程强化,本文主要开展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在工业实际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化剂分级耦合顶部扩径提升管的强化措施。针对炉型开发过程中系统运行、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等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