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莱菲耶(al—Salafiyyah)源于“赛莱菲”(al—salaf),意为“坚持先辈的传统”,也被称为“尊古派”、“循古派”、或“复古派”等。赛莱菲耶实际上是在伊斯兰教历史上兴起的回归经训,恢复伊斯兰本来精神,强调净化教义、简化教规,清除非伊斯兰思想和文化影响,由此主张进行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的运动。
回顾赛莱菲耶在伊斯兰教历史上的周期性兴起,先后涌现出伊本·罕百勒、伊本·泰米叶及伊本·凯伊姆、伊本·瓦哈卜等代表学者。他们针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伊本·罕百勒的思想被看作赛莱菲耶思潮的初次兴起。他秉承圣训派的宗旨,提出回归经典和圣训,恢复伊斯兰教本来精神,并首次提出“赛莱菲”(“纯洁的先辈”)的概念;伊本·泰米叶及伊本·凯伊姆继承其思想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从“回归《古兰经》”到坚持经典字面解释,从提出“赛莱菲”概念到“崇尚前三辈”,从强调基于经训立法到重启创制之门,从否定穆尔太齐赖“《古兰经》受造说”到反对苏菲主义,从哈里发须由古莱氏人担任到哈里发不一定出身古莱氏族,从绝对地服从当政者到服从实行沙里亚教法的政府等。可以说,伊本·泰米叶为赛莱菲耶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框架,确立了包括立法原则、政治诉求等在内的行动纲领。18世纪中叶,伊本·瓦哈卜开启的阿拉伯半岛瓦哈比教派运动,现当代赛莱菲耶运动及中国赛莱菲耶教派,则可以看作是对这一思想理论不同程度的实践。
本文从两个维度分析赛莱菲耶,即作为社会思潮的赛莱菲耶和一个独立教派的赛莱菲耶。无论是作为思潮的赛莱菲耶,还是独立教派的赛莱菲耶,都是在社会转型与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国家内部结构和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有宗教的衰微是赛莱菲耶思潮和教派产生的原因。笔者通过社会变革视角,考察赛莱菲耶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产生根源、发展动因、宗教主张和政治诉求,进而得出赛莱菲耶实际上是“托古改制”式的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运动。从早期圣训派的形成,到伊本·泰米叶提出以“回归《古兰经》”为口号的宗教复兴和改革思潮,再到伊本·瓦哈卜发起的瓦哈比教派运动,以及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兴起的赛莱菲耶思潮,包括中国赛莱菲耶教派,都是在面对时代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穆斯林从伊斯兰教内部做出的回应。这种思潮和运动是伊斯兰世界和中国穆斯林社区在遇到重重危机的背景下兴起、发展的,它是伊斯兰教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应外部挑战的产物。就中国赛莱菲耶而言,它只是一场宗教革新运动,并非社会改革运动。
本文以临夏、兰州和东乡县河滩镇三个穆斯林社区的赛莱菲耶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获取第一手调研资料,以社会变革的视角对三个穆斯林社区赛莱菲耶的产生背景、发展动因、宗教主张、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中国赛莱菲耶是“托古改制”式的宗教革新运动,也是穆斯林应对外部挑战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