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夜归》以降,范小青笔耕不辍,为呈现苏州这座城市的风貌,并以文学的方式超越苏州。
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范小青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焦虑,讨论城市化进程中人的异化与孤独,思考苏州这座城市赋予其城市小说的独特性。本文认为,范小青城市小说中的焦虑现象主要体现在身份无法得到自我及他者的认同,而身份可以从社会、性别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观照。另一方面,“我是谁”这一问题引发了范小青“我从哪里来”的追问,于是“寻找”成为其小说的内在推动力,“寻找”背后寄托着人的孤独。区别于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城市文学,范小青在作品中审视新时期人类的精神和生存状态,她笔下烟火气的小巷流水呈现出淡淡的哀伤。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其乡土写作中的隐喻,直击现代化进程下农村溃败的现实,背后其实是范小青对传统伦理道德断裂的担忧。当人们在城市中得不到认同企图回归乡土寻找寄托时,却发现这里早已不是想象中的桃花源。本文认为范小青的乡土作品通过疾病和苦难描写含蓄地隐喻了当下农村的生存现状,这是作者对农村医疗等现代化问题的关怀反思,也是其新写实风格的延续。作为隐喻的疾病在作品中被诊断与治疗,但更需要诊治的是农村对待疾病的态度。而狂欢式的闹剧接连在乡土发生,嬉笑背后却是作者对农村现代化的无力感。
第三部分将讨论范小青作品中一个神秘的文学空间——“人鬼之境”。面对城市和农村共同的现代化危机,现实的沉重让作者虚构出一个“人鬼”共存之境。这里有游荡在城乡结合部的底层人民,有无法得到认同而精神分裂的知识分子,这里安放的是一个个不安的灵魂。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其小说呈现出神秘主义的倾向。而这样一种意境追求背后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延续,深受佛教文化传统影响的苏州在范小青笔下以一种超越性的姿态呈现。空间意识日益为其对时间(历史)的感悟所取代。
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人鬼之境”,都是范小青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文学空间,而这些空间对应的是不同的写作传统。在空间与时间的交织中,真实与虚幻的转换中,看到了人生丰富的可能性,这些使其创作富有魅力、发人深省。
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范小青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焦虑,讨论城市化进程中人的异化与孤独,思考苏州这座城市赋予其城市小说的独特性。本文认为,范小青城市小说中的焦虑现象主要体现在身份无法得到自我及他者的认同,而身份可以从社会、性别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观照。另一方面,“我是谁”这一问题引发了范小青“我从哪里来”的追问,于是“寻找”成为其小说的内在推动力,“寻找”背后寄托着人的孤独。区别于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城市文学,范小青在作品中审视新时期人类的精神和生存状态,她笔下烟火气的小巷流水呈现出淡淡的哀伤。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其乡土写作中的隐喻,直击现代化进程下农村溃败的现实,背后其实是范小青对传统伦理道德断裂的担忧。当人们在城市中得不到认同企图回归乡土寻找寄托时,却发现这里早已不是想象中的桃花源。本文认为范小青的乡土作品通过疾病和苦难描写含蓄地隐喻了当下农村的生存现状,这是作者对农村医疗等现代化问题的关怀反思,也是其新写实风格的延续。作为隐喻的疾病在作品中被诊断与治疗,但更需要诊治的是农村对待疾病的态度。而狂欢式的闹剧接连在乡土发生,嬉笑背后却是作者对农村现代化的无力感。
第三部分将讨论范小青作品中一个神秘的文学空间——“人鬼之境”。面对城市和农村共同的现代化危机,现实的沉重让作者虚构出一个“人鬼”共存之境。这里有游荡在城乡结合部的底层人民,有无法得到认同而精神分裂的知识分子,这里安放的是一个个不安的灵魂。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其小说呈现出神秘主义的倾向。而这样一种意境追求背后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延续,深受佛教文化传统影响的苏州在范小青笔下以一种超越性的姿态呈现。空间意识日益为其对时间(历史)的感悟所取代。
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人鬼之境”,都是范小青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文学空间,而这些空间对应的是不同的写作传统。在空间与时间的交织中,真实与虚幻的转换中,看到了人生丰富的可能性,这些使其创作富有魅力、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