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农村改革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如何保障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妥善解决因农村土地问题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是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所需要应对的难题。近十年来,农村土地冲突事件频发,这对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站在政府的角度,深入了解这些冲突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尤其是关注农村土地冲突中的抗争行为及抗争策略对冲突结果的影响,对于完善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抗争政治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框架化理论,筛选出10年(2007——2017)间的共38个中国农村土地冲突案例作为样本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在研究中,本文站在政府的角度,重点关注中国农村土地冲突事件中农户的抗争行为和抗争策略分别有哪些,并探讨这些抗争行为和抗争策略将如何影响冲突的结果,并重点讨论那些在不同案例中表现出共性的影响路径。这些分析有助于深入客观地认识农村土地冲突;此外,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引导和防范农村土地冲突的建议,也能为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提供借鉴意义。根据对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本文将农村土地冲突中的抗争行为分为制度内抗争行为、制度边缘抗争行为和制度外抗争行为三种类型;抗争策略分为媒介化抗争策略、资源动员策略和框架化策略三类策略,并分别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了不同的抗争行为和抗争策略对抗争结果的影响,共发现三条最具共性的影响路径:路径一是“采取法律渠道*规则话语”,这是大多数农村土地冲突抗争案例中,参与者得以取得良好结果的必要条件。路径二是“新媒体介入*草根精英参与*弱者框架”,这一条件组合能够使得抗争结果相对偏向农户的期望,但“传统媒体支持”在农村土地冲突抗争结果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与新媒体所起的作用有明显的区别。路径三是“集体行动”和“上访”,这也是农村土地冲突中的常见路径,且能使得抗争结果相对满足参与者的期望,但在案例比较中,未能发现“出现暴力行动”对抗争结果的影响,这可能与基层政府面对冲突中暴力行为时的具体应对策略相关,有待未来结合具体案例的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最后,本研究结合典型案例,讨论了应对上述三种路径的冲突引导模式和防范对策:一是树立全社会对法律和司法的信赖,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提高司法部门的裁判权威;二是认真倾听冲突双方诉求,促进良性互动;三是建立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畅通表达渠道;四是重视新媒体作用,掌握传播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