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探讨p53、K-ras基因突变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无协同作用;评价直肠癌p53功能状态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索用大切片免疫组化方法及规H。E。染色测定直肠癌肠壁肠逆行扩散长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手术切除直肠癌的范围。第一部分:直肠癌p53、K-ras基因突变和p53蛋白积聚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1.本组p53基因突变主要位于第7外显子(50/51),第8外显子无突变;2.直肠癌p53免疫反应阳性率为62.9%;p53基因突变率为52.6%;p53基因突变低于免疫反应阳性率,说明p53基因可通过第5~8外显子突变以外的途径而失活;3.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基因突变的准确性仅58.8%,说明该方法测定p53突变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4.与p53蛋白积聚有关的病理因素为直肠癌的组织分型、大体类型、大小、肠壁远端扩散、侵占肠腔周径等病理因素有关,提示p53基因有改变的直肠癌具有较高的恶性生物不行为,临床应给予积极的治疗;5.K-ras基因突变率为62.9%。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也不增强p53基因突变直肠癌的恶性程度,说明本组病例例存在其他促进肿瘤发展的因素。第二部分:直肠癌p53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1.直肠癌p53功能异常很常见,达76.2%(16/21)。p53功能异常直肠癌浸润及转移能力较强,提示p53功能异常是直肠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生物学指标;2.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蓄积结果符合率较高,故免疫反应阳性可作为直肠癌p53功能丧失的一个指标。但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基础水平低的功能异常,可出现假阴性;3.免疫组化方法简单、经济,对判断p53功能异常的敏感性高于PCR-SSCP方法,利于大样本资料回顾性筛查p53功能异常;4.在p53功能异常直肠癌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率低(37.5%,6/16),提示存在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以外的导致p53功能异常的作用机制。第三部分:直肠癌远侧肠壁浸润长度的分子定界-大切片p53免疫组化研究。1.直肠癌发片肠壁逆向浸润比较常见。但浸润长度多在2cm以内(90%以上),超过2cm者仅占2.7%。p53阳性直肠癌发生逆向浸润比阴性者多见,且浸润的长度也较远;2.免疫组化方法可识别H。E。染色难以发现的p53阳性癌细胞,对确定肿瘤边界,指导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作用;3.p53阴性直肠癌手术切除远端正常肠管1~2cm即可,而p53阳性者则需切除3cm以上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