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社会背景下,环境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中国进入环境敏感期。纵观近五年中国爆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由环境风险引发的事件数量不断增加,这类事件具有关注风险、诉求宽泛化、协作有效性、社会性、主观性和传染性等特点。公众在维护了自身的环境权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失去合法合规项目现象的出现。然而现有研究多注重应急管理,对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发生根源的研究相对匮乏。 为了探究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与演变过程,本文研究了共生理论在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研究中的适用性,希望利用共生理论对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基于发生机制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本文通过分析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利用风险系统理论构建了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系统,界定了系统组成成分——环境风险性与公众脆弱性的具体内容,并利用共生理论阐述了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等概念。 其次,在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共生系统中,探索了环境风险性与公众脆弱性之间的共生关系,分析了环境风险性与公众脆弱性之间的共生机制(环境诱导机制和共生动力机制)的具体内容。环境诱导机制表现为共生环境对环境风险性和公众脆弱性的诱导作用,以及对共生界面的生成与扩大作用;共生动力机制表现为共生关系生成动力机制和共生关系发展动力机制。据此,提出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是环境风险性与公众脆弱性的共生结果,共生界面是暴露性,两者的共生关系依赖于共生机制的运行而存在,并从环境诱导机制管理和共生动力机制管理两个角度提出了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管理对策与建议。 最后,利用环境诱导机制和共生动力机制的研究结果,论文进行了案例分析。针对宁波PX项目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分析了环境诱导机制和共生动力机制推动促进事件发展的过程,探讨了参与主体的行为对环境风险性和公众脆弱性的作用,以及环境风险性和公众脆弱性的共生动力机制。针对上网村内源性环境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了上网村通过供给和实施微观环保制度,实现村内环境风险和村民脆弱性的有效管理,从而弱化环境诱导机制和共生动力机制的有效性,为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有效管理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