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P/AP+死+了”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一个常见的格式,以往对这个格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进入该格式中的“VP/AP”的语义特征的描写和将“VP/AP+死+了”和“VP/AP+极+了”格式进行对比研究,对补语“死”的语法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本文以“VP/AP+死+了”述补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三个平面对“VP/AP+死+了”格式进行多维度的考察,并将“VP/AP+死+了”格式与其相关的“VP/AP+得+要死”格式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通过对北大中文语料库中语料的考察,分析该格式中的构成成分,能进入“VP”句法位置的动词是动作动词、心理动词和生理动词;能进入“AP”句法位置的形容词是静态形容词、动态形容词和评价类形容词;“死”分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三类;“了”分为语气助词和时态助词两类。“VP/AP+死+了”格式在句子中充当的句法成分是谓语或谓语中心、补语、定语,该格式能受副词修饰,并能在紧缩句中出现。 根据该格式中“死”的三种不同语义,将格式细分为“VP/AP+死v+了”、“VP/AP+死a+了”和“VP/AP+死1+了”,并分析“VP/AP+死+了”格式对“VP/AP”的语义选择限制,进一步探讨该格式中“死”的语义指向。该格式中表示结果的补语“死”的语义指向施事或者受事,而表示程度的补语“死”的语义指向性状、动作(谓词)本身。 本文从应用范围、修辞格和感情色彩方面对“VP/AP+死+了”格式的语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VP/AP+死+了”格式主要应用于口语中,蕴含了夸张修辞格,它具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义的感情色彩,并且出现了“贬义色彩”弱化的趋势。 最后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将“VP/AP+死+了”与格式“VP/AP+得+要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