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调控李果实花色苷合成的信号转导机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ke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Prunus)属于蔷薇科的李属,是一种重要的温带果树,在世界各地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仅次于桃的第二大核果类果树。其中,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是最具商业价值的品种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李生产国,据了解,中国李及其杂交种所占比例超过全球李产量的70%。花色苷是果实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不仅参与植物体内多种代谢反应,而且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美妆等各个各业。花色苷在植物中的合成受到外部环境、内部因素等多方面调控。其中,激素和光照对花色苷的合成有非常大的影响。激素对花色苷合成的影响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脱落酸和乙烯对花色苷合成的调控上。光照调控花色苷合成的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紫外光上,可见光下花色苷合成的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实验室前期对李果实在黑暗下积累花色苷的研究,探讨了可见光下花色苷合成的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可见光下花色苷的合成受光合光反应产物NADPH的调控。对李果实在可见光下和暗处分别处理后,可见光下果皮中花色苷合成速度显著高于暗处处理的果实。使用光合电子传递链(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PET)抑制剂二氯苯基二甲基脲(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DCMU)和甲基紫精(Methyl viologen,MV)处理果实,分别抑制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PSII)和光系统I(Photosystem I,PSI)的活性后,果皮中ATP和NADPH含量也都降低,且果皮花色苷含量远低于对照,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Ps CHS、Ps DFR、Ps ANS和Ps UFGT的表达显著下调。外施ATP、NADH和NADPH处理果实后,果皮花色苷含量均显著升高。表明可见光下光合光反应所产生的ATP和NADPH能促进花色苷的合成。2.可见光下花色苷的合成受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s)基因调控。通过对植物中MDHs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发现MDHs以其所定位的不同细胞器进行区分,不同物种位于同一细胞器中的MDHs高度保守。克隆出李中四个MDHs(线粒体MDH1:Psm MDH1;线粒体MDH2:Psm MDH2;叶绿体MDH:Psch MDH和细胞质MDH:Pscy MDH),检测李果实不同处理后这四个MDHs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DCMU和MV处理的果实中Psm MDH2和Psch MDH的表达都显著降低,表明光反应被抑制后会影响MDHs的表达。使用VIGS技术将李中三个MDHs(Psm MDH2、Psch MDH和Pscy MDH)沉默后,果实中花色苷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花色苷合成的相关基因Ps DFR、Ps ANS和Ps UFGT的表达也显著降低。表明可见光下MDHs对李果实花色苷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同时,使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MDHs基因突变株系进行低温处理后,叶绿体MDH突变体chmdh、线粒体MDH突变体mmdh1和mmdh2中花色苷含量显著降低,并且ATP和NADPH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光反应产生的过量的NADPH可以通过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机制被转出叶绿体,在其他细胞器中特别是线粒体中被利用,并促进花色苷的合成。3.可见光下花色苷的合成受乙烯信号调控。使用乙烯利(Ethephon,Eth)和1-甲基环丙烯(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李果实后,其花色苷的含量呈现相反的结果,Eth处理后花色苷含量显著上升,而1-MCP处理后花色苷被抑制,表明乙烯可以促进可见光下花色苷的合成。单独的DCMU处理会降低花色苷含量,但使用DCMU+Eth同时处理果实后花色苷含量相比对照显著上升,这表明可见光下光合对果实花色苷合成的调控可以通过乙烯作用。将拟南芥的乙烯受体突变体(ethylene response 1,etr1-1)在低温下处理后,其花色苷含量也显著降低。并且,突变体中ATP含量显著降低,表明细胞中ATP含量对乙烯合成有重要作用。因此,拟南芥突变体以及李果实的Eth和1-MCP处理结果表明了可见光下ATP含量会影响乙烯,而乙烯能够促进花色苷的合成。4.可见光抑制李果实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后影响其花色苷的合成。对李果实密闭处理后,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先快速上升高于对照,然后速度逐渐降低,最终低于对照。而果肉花色苷含量显著降低,表明可见光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参与了果实花色苷的合成。套袋果在可见光下处理后花色苷在处理前期无明显变化,但是部分槲皮素衍生物以及新绿原酸等在见光处理前与对照呈现显著差异,表明套袋果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可能还受到其他代谢机制的调控,导致整个酚类代谢路径中的化合物含量有较大的变化。总体而言,本研究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参与了可见光下李果皮花色苷合成的调控。可见光下,李果皮通过光反应产生过量的还原力NADPH调控苹果酸代谢,然后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进而促进乙烯合成,最后通过乙烯信号调控花色苷的合成。
其他文献
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是世界性的苹果真菌病害,可危害寄主叶片、枝条和果实,严重时导致早期落叶,特别是在欧洲、美洲苹果产区每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害典型症状是在果实上形成黑色的疮痂病斑,又俗称苹果疮痂病(Apple Scab)。苹果黑星病自上世纪20年代在我国河北省发现以来,随着苹果产业的发展而向其他省份扩展蔓延。上世纪80年代,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使
科学的森林经营管理与决策要求设计并优化森林经营规划的策略与方案,这需要把林分生长动态和营林措施集成为一个完整的仿真-优化系统。因此,森林经营管理的实现依赖于两个关键工具:森林生长预测模型和经营优化模型。林分生长模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准确描述使得管理者可以获得更加详细的林分动态信息,而优化算法决定了最优经营方案的可靠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长过程机理的模拟在森林经营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过
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中固氮效率最高的固氮系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作为一种生长迅速、抗逆性强且固氮能力突出的豆科乔木,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土壤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黄土高原地区人工造林等生态恢复战略的重要先锋树种。开展根瘤菌-刺槐共生固氮体系相关研究既有助于发挥刺槐的生态价值,也可加深对共生固氮机理的了解。Mesorhizobium amorpha
中国是主要的苹果生产国,苹果栽培的面积和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在中国的苹果产区,土壤盐渍化特别是次生盐渍化发生普遍,严重制约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如何抵御土壤盐害,对提高苹果生产效益和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糖在植物的生理代谢、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它不仅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的能源供应物质,而且是决定某些农副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的关键。碳水化合物可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碳骨架,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抵
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陆地碳库,储存着全球陆地73%的土壤碳和71%的植被碳,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碳的周转与存留深刻的影响全球碳循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乔木光合碳在植物-土壤中分配的研究,对进一步加深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理解有重要意义;枯落物分解是森林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微生物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阐明该过程中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的作用机制对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周转和存留、预测全球气候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的实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成效显著。大规模的植被恢复一方面增加了该地区的土壤水分消耗,另一方面植被冠层和枯落物截留减少了进入土壤的水分,且由于受到次降雨特征的影响,降雨-截留-土壤水过程相当复杂。系统研究植被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促进对水文循环过程的进一步认识,对区域生态恢复和水资源优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陕西延安安塞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
绿豆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因具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良好的保健作用、生育期短、固氮肥地等特点而在我国广泛种植。病害一直是造成绿豆减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种植品种的单一化,绿豆上病害不断加重。绿豆疫霉茎腐病是近几年在安徽省明光市新发现的一种病害,随后在田间病害调查中相继在湖北、江苏等地也观察到该病害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形态学比较、系统发育分析及寄主范围鉴定,明确引
果皮色泽是果实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酚类物质在表皮细胞的积累影响果皮色泽,其中,花青苷的积累与红皮梨色泽形成有关,木质素的积累与褐皮梨色泽形成和梨果锈的发生有关。前人研究表明,酚类物质的合成受R2R3-MYB转录因子家族的调控,其中,R2R3-MYB转录因子的第Ⅳ亚家族(subgroup 4 R2R3-MYB,SG4-R2R3-MYB)能负调控花青苷和木质素的合成
葡萄霜霉病是世界葡萄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使用化学药物防治,但是化学药物防治成本高并且威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需要开发既经济又对环境友好的新型防治策略。充分认识葡萄霜霉病发生机制和葡萄抗病/感病的机制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必要前提。引起葡萄霜霉病的病原菌为葡萄生轴霜霉[Plasmopara viticola(Berk.&M.A.Curtis)Berl.&De Toni],属于专性活
森林更新、进界与枯损的模拟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未来森林群落的演替及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过程,是林分生长预测和森林经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森林更新、进界与枯损的变化过程受到竞争因子、立地因子、环境因子、人为干扰等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随机过程,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因此,森林更新、进界与枯损的模拟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建模与不确定性研究中的难题。如何定量评价模型预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阐释模型参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