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复观《中庸》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唐宋之时逐渐引人重视,自宋代朱熹将其汇编入《四书》,其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终得以确立。宋明理学家对《中庸》均有所阐释,且多以《中庸》为思想渊源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以拯救国族、复兴儒学为己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即是以“服膺宋明理学”为主要特征的,这样他们自然不能避开对《中庸》的阐释。对于《中庸》思想的阐发,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而在现代新儒家中,对《中庸》问题关注最多的当属徐复观。且他对《中庸》有着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学者的疏释。本文即拟以现代新儒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徐复观为主,论述其对《中庸》的研究。通过分析徐复观对《中庸》一书的具体阐释,力图清楚的展现其对《中庸》的理解和发展,并在与其他现代新儒家学者对《中庸》阐释的比较中,以期凸显徐复观对《中庸》阐释的理论特色所在。本论文由导言和正文的四个章节组成。导言部分主要交代徐复观的生平著述、徐复观《中庸》之研究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综述。第一章主要阐述《中庸》的地位问题:这章主要梳理了徐复观、钱穆在《中庸》成书年代和思想传承方面的论争。在此论争中,钱穆认为《中庸》为晚出之书,且为汇通老庄孔孟而成。徐复观不赞成此观点,他对《中庸》的文本的考订下了一番大的工夫,将《中庸》分为上篇和下篇,且认为《中庸》是成书于《论语》与《孟子》之间的作品。由此,徐复观从文本考证和思想脉络的梳理等多个方面,证实《中庸》在儒家经典序列中的重要地位:在儒家正统人性论的发展史中,《中庸》上承孔子的人性论,下启孟子的性善说。于此中,本文也凸显了《中庸》在徐复观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论述徐复观对《中庸》内容的解读:基于徐复观对《中庸》文本的考订,这章主要关注徐复观对《中庸》上下篇之中心观念“中和”及“诚”的阐释。徐复观对“中和”的阐释,是从对程颐、朱熹“中和”思想的批驳着手的。故释“中和”这一部分先澄清了程颐、朱熹的中和观,而后分述徐复观对程颐、朱熹“中和”思想的批判,最后加以评价总结。他认为宋儒以心、性、情分疏的方式来解读《中庸》是不符合于《中庸》之本义的。由此,徐复观指出程颐对“中和”思想的最大误解,在于将“思”与“喜怒哀乐”相混淆。且指出朱熹不曾真正了解程颐之“中和”说,偏重于“静”的工夫。但就徐复观以“中和”为内在而超越的性,将主体与本体合一而言,其与程颐以心性为一物的观点,大体相类。唯一的不同,即在于徐复观认为对于心体的涵养亦可用到“慎独”的工夫。而对朱子的批驳则可能仅为他个人的看法,因为朱子的一生,虽然也强调“静”的作用,但并不是专以“静”为儒门真谛,而是在静动互涵中将“静”仅作工夫之方便义讲。徐复观以“中和”为内在而超越的性,及由此性所发生的“成己成物”的作用。他认为“中和”对人的情感有着调节的作用,且以“中和”为“中庸”提炼上去的观念。徐复观这样来解读“中和”思想即是以心、性、情分疏的方式来诠释“中和”思想。但在此中,他更强调“中和”作为性的体用之义。而徐复观对“诚”的诠释,主要是从对孔门之“仁”的继承和发展切入的。他以“仁”释“诚”,认为“诚”即是仁心的全体呈露,在仁的全体呈露中,融摄万物为一体。本文从人、物、我的内外打通和天人的上下贯通来展开徐复观对“诚”的阐释。“诚”的内外打通,徐复观以“仁”为基础,经由与“仁”的相关分析而得;“诚”的上下贯通,徐复观则是以“明善”,即是以慎独工夫而沉潜到底的“知”的工夫来显现的。至此,“诚”义十字打开,上下内外贯通一体,把天人物我共此一“诚”的境界说的更加明显,亦朗现了“诚”之性体。综合徐复观的“中和”说与“诚”义来看,他由对《中庸》之“天命之谓性”一语对“性”的贞定的重视,才更加强调“中和”作为性之体用义,而对“诚”的阐释虽多从工夫义出发,亦从境界处言说,但都体现了“诚”的性体义。在《中庸》之“中和”与“诚”之两义中,徐复观以“中和”为“中庸”提炼上去的观念,多处以“和”即是“中庸”来说,且以“中庸”的观念为含摄于“诚”的观念中。足见,他实是以“诚”为其核心的《中庸》精神之所在。第三章分析了其他现代新儒家学者对《中庸》的研究:首先简述了四位现代新儒家学者对《中庸》的阐释,包括:冯友兰、钱穆、牟宗三及唐君毅四位大师,并将之与徐复观对《中庸》的研究一一作比较,以期补阙上章对于徐复观《中庸》内容之阐释的欠缺,显现徐复观与诸位现代新儒家学者的异同。第四章是对徐复观《中庸》研究之评价:通过对徐复观的《中庸》研究的简评,指出徐复观《中庸》研究的根本特色在于——其主要是就人性论史及思想史之要求来阐释《中庸》的。
其他文献
利用东部十一省(市)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对不同省市环境污染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北
试卷的有效性分析是考试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分析结果是对考试工作以及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总结并给予正确评价的重要依据。考试的运行载体是试卷,通过对试卷进行测量分析,
通过查询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研究认为体育教师素质由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能力、体育素质和心理素质五要素组成,各要素又有若干个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
在动态测试中为消除传感器的动态误差,需对传感器进行动态校准。动态校准系统是获取传感器动态特性的装置,可充分激励传感器的有效工作频带。针对瞬态温度测试领域,介绍了应
<正> 由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中西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2001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和中央、中国、上海、星海、武汉、西安、天
当前,我国犯罪一直呈上升态势,刑事司法工作压力巨大。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研究非犯罪化的立法路径对我国刑法体系的完善和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皤滩乡的传统民间灯彩工艺——针刺无骨花灯凭借精湛的工艺与玲珑精美的造型艺术而扬名中外,素有“中华第一灯”的美誉。然而其现实生存却面临着来自现代
西周之孝是亲子道德,既不是“君德、宗德”,也不是适应对象广泛的公共道德。孝至迟在商代已经形成,它是个体家庭的产物,而不是宗法制度的产物,其目的既不是维系宗族关系,也不是维护
"大调解"纠纷解决机制在基层实际运行状况如何,法院参与构建大调解机制是否存在必要性,从实然和应然的角度对法院在"大调解"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法院的角色定位为"参与者"可能
在前人的有关弦准的奠基性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东周编钟音列赖以设置的五弦节点及其理论音高是乐师们通过以指度律的方式实现的,并借用“曾”“(甫页)”二字使五弦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