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又称充血性心肌病,基本特征表现为心脏扩大,特别是左心室的扩大伴射血分数的降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病理表现包括心腔扩大、心肌变性、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肌细胞萎缩与肥大并存,心室内可见附壁血栓形成等。患者起病缓慢,起初心腔的扩大可代偿,病人无自觉症状,后期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心脏处于失代偿期,病人出现充血性心衰,严重者可发生猝死。该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细胞骨架蛋白的损伤与心肌病的发生相关,因此骨架蛋白在心肌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病理研究中,心脏的标本极难获得,往往通过法医病理解剖可获得一定的标本量用于研究。筛选心脏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死者心肌细胞中骨架蛋白的表达,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骨架蛋白的变化规律,以期对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够提供理论依据。目的:对筛选出的病例心肌切片进行心肌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ctin、desmin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Masson染色以及嗜银染色,比较扩张型心肌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表达情况、心肌纤维化程度,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材料与方法:研究病例标本选自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研究所2002年-2019年12月期间尸检及外检标本共计1124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5个分组,包括:实验组、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对照组(选自非心脏疾病死亡者)、中间组(排除心脏疾病死亡但心脏重量超重者)。入选标准为死因明确且无争议的病例。对所有入选病例按照病理取材规范进行心脏检查,常规取材、固定、石蜡包埋、制片;选取左心室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及间质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ctin、desmin阳性表达;应用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应用银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内嗜银颗粒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特殊染色切片,均经显微镜拍照,应用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进行分析,获得相关指标的面积(Area)值和计数值后,再应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HE染色结果:镜下可见实验组心肌细胞明显肥大,细胞核大小不规则,部分萎缩心肌细胞与肥大心肌细胞并存,间质明显纤维化;冠心病组心肌细胞增粗、变长,心肌细胞核肥大,核深染,部分区域心肌细胞缺失,代之以胶原纤维,形成岛屿状心肌细胞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心肌细胞大小较为一致;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规则,细胞核圆形、椭圆形,大小一致,未见纤维化;中间组心肌细胞肥大,细胞核变形,不规则,间质纤维组织未见明显增多。2.骨架蛋白actin、desmin表达:实验组部分心肌细胞的胞浆内呈现淡黄色,部分心肌细胞胞浆空淡、未染色;冠心病组部分心肌细胞胞浆呈棕黄色染色,少部分空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大多数心肌细胞胞浆内出现棕黄色着色;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胞浆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棕黄色着色;中间组少部分心肌细胞未染色。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在骨架蛋白actin、desmin阳性表达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asson染色结果:实验组心肌细胞间质呈现数量不等的蓝绿色着色,胶原纤维增多;冠心病组见明显片状蓝绿色染色区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胶原纤维染色与正常对照组类似,间质纤维组织分布较少。对各个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纤维化面积上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银染色结果:实验组肥大的心肌细胞内细颗粒沿肌原纤维呈串珠状、簇状聚集性分布,数量较多,粗颗粒位于细胞核的两端,数量较少;冠心病组心肌细胞内存在较多数量的粗颗粒,细颗粒数量较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心肌细胞内存在较多数量的细颗粒,少部分粗颗粒;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内见较多粗颗粒,分布于细胞核两端,另见少量散在分布的细颗粒;中间组心肌细胞内见较多细颗粒聚集性分布及少量粗颗粒。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诊断特指后期病变,而非早期病变;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内存在骨架蛋白actin及desmin表达缺失;扩张型心肌病早期纤维化程度较轻,而后期纤维化程度较重;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细胞内存在嗜银细颗粒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