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科学教育跟阅读、数学一样,从学前班开始开设,一直到12年级,贯穿学生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2017年,我国新一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在这个标准中,科学课程的开始开设时间从原来的三年级调整到一年级,这意味着科学和语文、数学一样成为真正的基础课程。政策的颁布需要在课堂中落实,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研究是进一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2019年,笔者在广东地区一所私立学校进行了一学期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实践期间对当地的教育投入、科学课程开设、师资情况、实验室配备和教学实施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体验。在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在广东这样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学校创造的科学学习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科学探究兴趣表现如何?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和调查研究结合的方法。首先,调查统计了S学校的师资队伍、功能场室、课程设置、科技活动、线上教学等科学教育实施条件的情况;并对X、Z学校的科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了X、Z两所学校科学教育实施条件和学生日常科学学习表现。然后,以笔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体验,记录,分析和反思,深描了发生在S校园中的系列教育故事,试图通过这个故事串对学生的科学学习状态进行深描,分析了S学校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和心理活动,更细致地展现出S学校小学科学教与学的情况。最后,选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健康体检与改进项目”初中科学测评项目组的科学探究兴趣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收集了三所小学——S、X、Z高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背景数据,利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科学探究兴趣各个相关的要素进行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各个维度测验结果分析,得出总体样本科学探究兴趣情况及提出问题、探索原因、解释交流三个维度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情况。将三所学校的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和学生科学学习状态进行对比,试图找到一些科学教育发展的困难和障碍,并提出科学课程实施的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三所学校都有专职的科学教师,但所教授班级覆盖面小,仍有大部分班级由实习教师或其他科目教师代课,三所学校都配备了日常科学教学需要的实验室,而S学校额外针对科学活动课程建设了场馆,功能更加多样化,但开放程度需要提高,管理体系需要完善;三所学校均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程,但非专职科学教师所教授班级的科学课质量和课时得不到保证,活动课程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提高学生参与度;学生的科学学习状态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及时发现,给与关注。男、女生的科学探究学习兴趣差异显著,应有更多措施来保障女生的参与。科学教育的硬件建设虽然是科学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决定性因素。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无论是科学课堂、科学活动和科技比赛,还是功能场室的使用,学生的参与度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