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011年长沙市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与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评价长沙市卫生资源分布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了解长沙市卫生资源的利用现状;运用卫生服务需求(需要)法、服务目标法、ARIMA模型法预测长沙市2012年~2015年的卫生人力和床位的需求量。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进行研究。通过机构调查收集机构的卫生资源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全市卫生机构、卫生人力、卫生床位和卫生设备的数量、地区分布、机构分布、卫生技术人员的质量(包括年龄、学历和职称)以及2007年~2011年的卫生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描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描述长沙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数、病床利用的机构分布情况;利用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对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进行评价;利用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对卫生人力资源的均衡性进行评价;采用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方法获得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潜在需求和利用情况;分别运用卫生服务需求(需要)法、服务目标法、ARIMA模型法预测长沙市2012年~2015年卫生人力资源和卫生床位的需求量: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收集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和看法。结果:(1)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结果表明:卫生机构: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39个;从2007年至2011年,卫生机构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卫生机构数量最多者为雨花区,最少者为望城区;卫生机构所有制类型以集体所有制为主,占66.10%;卫生机构主办以卫生部门和社会主办为主,分别占32.47%、32.59%。卫生人力:截止到2011年年底,长沙市卫生行业共拥有在岗职工数6610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3030人,占80.22%,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人员9.32名,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48名;从2007年至2011年,长沙市各类卫生人员均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护士的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86%;2007年至2011年年间,长沙市各类卫生人员每千人口拥有量均呈上升趋势;雨花区的各类卫生人员数量居首位,望城区的各类卫生人员数量处于全市的弱势地位;长沙市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士和管理工勤人员主要集中分布在医院,分别占相应卫生人力资源总数的66.5%、65.2%、58.6%、77.0%、72.2%;从长沙市卫生技术人员的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以青壮年为主(一般是指年龄低于45岁的人口);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以大专学历为主,共19537人,占43.33%;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层级偏低,以初级(包括师级/助理和士级)为主,共28984人,占64.28%;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绝大部分为在职培训合格者,共658人,占41.83%,从2007年至2011年,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的数量波动较为明显,人员流动性大。卫生床位:截止到2011年年底,长沙市共有床位47036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床位6.63张;2007年至2011年年间,长沙市卫生床位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07年至2011年年间,长沙市卫生床位每千人口拥有量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长沙市的卫生床位绝大部分分布在医院,医院占有床位36679张,占77.98%;卫生床位数量最多的是雨花区,最少的是望城区,每千人口卫生床位拥有量最多和最少的也是雨花区和望城区。卫生设备:截止到2011年年底,长沙市共有万元以上设备35386台,每千人口拥有万元以上设备4.99台;2007年至2011年五年间卫生设备台数和价值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7年至2011年年间,长沙市每千人口万元以上设备拥有量呈稳定增长趋势;长沙市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主要分布在医院,有29132台,占卫生设备总数的82.33%;2011年长沙市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最大的芙蓉区,占全市的21.61%,分布最少的是望城区,占全市的1.52%。(2)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表明:长沙市卫生人力、卫生床位按人口分布处于适度公平状态,基尼系数分别为0.33、0.32,万元以上设备按人口分布处于不公平状态,基尼系数为0.42;长沙市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以农村地区最优,均处于高度公平状态,卫生人员、卫生床位、万元以上设备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08、0.08、0.05;长沙市城市地区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本上处于相对或适度公平状态,卫生人员、卫生床位、万元以上设备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1、0.23、0.33;2011年长沙市大专及以上学历卫生技术人员按人口分布处于适度公平状态,其基尼系数为0.37;2011年长沙市中级及以上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按人口分布处于不公平状态,其基尼系数为0.45。(3)卫生资源配置均衡性结果表明:长沙市卫生人员密度指数最高的为芙蓉区,达到73.16,最低的是宁乡县,为2.48,两地区相差29.5倍;长沙市卫生床位资源密度指数最高的和最低的分别是芙蓉区和望城区,其指数分别是39.29、1.91;长沙市万元以上设备资源密度指数最高的和最低的分别是芙蓉区和望城区,其指数分别是50.92、0.76;各类指标与卫生资源密度指数之间均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在0.83以上。(4)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2011年长沙市所有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达到3014.45万人次,一半以上的居民选择在医院就医;2011年长沙市入院人数达到137.53万人,住院的主要医疗机构是医院;长沙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利用率以妇幼保健机构最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相对较低。(5)卫生服务需求、需要和利用情况表明: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3.77%,两周就诊率为7.95%,年住院率为15.27%,居民实际需要住院率为20.15%。长沙市居民就诊首选医疗机构为基层卫生机构,长沙市居民住院首选医院。(6)卫生资源预测结果表明: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需要法、ARIMA模型预测法、服务目标法预测长沙市2015年每千人口医生配置量分别为1.66人、2.62人、3.12人、4.55人,ARIMA模型法预测的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最小,为1.46%;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需要法、ARIMA模型预测法预测长沙市2015年每千人口卫生床位配置量为7.36张、9.65张、8.08张,ARIMA模型法预测的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最小,为0.30%。结论:(1)长沙市卫生资源总量配置逐年增加,配置水平较高,从2007年至2011年各类卫生资源增长势头良好,到2011年底,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卫生床位、万元以上设备拥有量分别达到7.48人、6.63张、4.99台,数量配置基本能满足目前长沙市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但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城乡差别大;布局不合理,基层卫生资源缺乏;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不足与浪费局面共存。卫生人力资源专业配置不合理,农村地区和偏远基层地区护理人员缺乏;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偏低,高级职称人员较少;乡村医生整体质量低,素质有待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床位欠缺,病床使用率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最低;城市万元以上设备利用率偏高,农村万元以上设备使用频率低,闲置程度高。(2)卫生服务需求法、卫生服务需要法、服务目标法、ARIMA模型法预测长沙市2015年的医生量,其每千人口医生需求量的配置标准分别为1.66人、2.62人、4.55人、3.12人,ARIMA模型法法更好的反应了当前的卫生人员的状况,预测效果最优;卫生服务需求法、卫生服务需要法、ARIMA模型法预测长沙市2015年的床位需求量,其每千人口床位需求量的配置标准分别为7.36张、9.65张、8.08张,ARIMA模型法法更好的反应了当前的卫生床位状况,预测效果最优。(3)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3.77%,两周就诊率为7.95%,年住院率为15.27%,居民实际需要住院率为20.15%。长沙市居民就诊首选医疗机构主要为基层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