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增长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稀缺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对土地利用空间和土地产出的需求逐渐扩大,各类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在日益减少。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其利用过程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如何有效的投入和配置各类生产要素,是扩大土地产出水平,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的关键。本文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的相关文献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理论、区位理论、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和土地资源稀缺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利用DEA方法中的C2R和BC2模型对成都14个郊区县(市)建设用地利用过程中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投影分析进行评价研究。根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成都各郊区县(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水平较高,由于第二经济圈层地区受主城区辐射影响较大,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率水平高于第三经济圈层地区,第三经济圈层城市发展规模相对落后,远郊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挖掘潜力较大。(2)受自然地理因素和地区产业发展结构影响,成都市东南部地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相较西北部地区处于更高水平,但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生产要素投入冗余,资源无效浪费的现象,土地利用方式和资源配置结构有待改善。(3)影响土地利用效率水平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中,自然地理因素、地区区位因素、地区产业结构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结论,针对成都郊区县(市)各地区之间建设用地利用水平存在的差异,提出了以下建议:应因时因地制宜的根据自身土地利用特征调整土地生产活动中各要素的投入水平,合理配置资源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格局,进而促进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水平的提高。加大地区生产资源投入强度、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改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完善建设用地利用引导和规范,从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以及实行建设用地利用动态评价机制,深化建设用地利用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