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遗忘权视角看新闻传播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以前在网络空间中并不突出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变得愈来愈突出。聊天室和网页上的马甲不再只是一个个虚拟的账号,实名认证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自然人和一大串属于他们的个人数据及信息。新兴技术使得你我每一个人在网络空间畅快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信息随时可被窃取和泄露的隐患。无论是百度CEO李彦宏的“隐私换便利”论,还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发表的“我们通过卖东西收集数据,数据是阿里最值钱的财富”,我们都已经迎来一个信息数据如石油般可贵的新时代。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大数据时代中没有人能从互联网的记忆长河里轻松跳出,成为那个被忘记的例外。被遗忘权在中国还不是法定权利,但是各项法规中已有它的影子。特别是2020年我国即将建立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这将会给被遗忘权在中国的确立建立良好的立法基础。同时它在新闻传播界的讨论也多从新闻传播实践和自媒体的治理视角出发,甚少往个人信息保护的方向探究。本文将结合法律和新闻传播实践的视角,梳理被遗忘权与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关系,探究被遗忘权在中国待上升到法定权利和在新闻版权保护法中的矛盾,分析它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各个自然人作为信息主体,会借由被遗忘权不让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透露,便会要求数据控制者去删除相关个人信息。众多的个人数据和个人信息,将会成为新闻版权保护中的“证据”或者新闻报道中的信源。删除“证据”并不利于新闻版权的保护,而新闻报道里信源的删除也不利于构建新闻的公信力。新闻报道信息的删除会限制公众的知情权,如果删除的是具有正能量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的报道,那么更是对新闻自由的限制。新闻传播者会因为被遗忘权的存在而束缚住自己创作的手脚,唯恐被席卷入侵权事件之中。在人人都捏有话筒发声的时代,公众表达与新闻自由两者联系颇深。每一个公众皆有可能成为新媒体平台上的下一个新闻人。保障个人信息将会成为公众表达的保护罩,是新闻自由良好发展的基础,两者并不应互相排斥。新闻传播者在制作新闻报道时,应该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保护好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区分好特殊报道中的权利主体,对于不同的权利主体采取不同的报道方式。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工作者应当对未成年人、公众人物和犯罪者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需要置于不同的层次中思考。尤其是对于重大犯罪事件中的罪犯,在保护这类人群的个人信息时,首先应该对他当下的影响状态作出判断,再决定是否保护其个人信息。如若该罪犯还是社会中的巨大威胁,那他就不适合“被遗忘”。如果他已从良,那么在制作新闻时保护好他的个人信息帮助他回归正常社会就是有必要的。从被遗忘权的视角看新闻传播实践中如何做好保护个人信息,必须从技术、价值、管理和司法四个方向共同发力。在技术源头上,做到对个人信息匿名化和模糊处理并且建立网络爬虫的边界,确立爬虫爬取个人信息的标准。在价值源头上,客观鉴定新闻价值,做到优胜劣汰和删存有序。重视新闻内容的留存价值,不踩个人信息保护的红线。在管理源头上打造互联网数据企业的信任机制,构建新闻监督机制和道德委员会。做到双方联手分享行业动态,一同致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在司法源头上,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领域的立法。同时设立数据生命周期,让个人信息数据的存储时限不再是永久存留。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主流媒体和网络自媒体上陆续出现殡葬人的身影,一些视频拍客也产出不少以消除外界偏见为目的的介绍殡葬行业的视频短片。通过报道可发现一些本可求取高社会声望职业的年轻人,出于各种理由进入让世人讳莫如深的殡葬业。本文以中国南部兰市殡仪馆的殡葬工人为观察对象,使用“肮脏工作”理论分析殡葬工人遭受社会污名的过程与动因,以及他们对抗污名化、建构集体认同和加强内部团结的行动策略。方法上,本文采用了田野调
目前我国教育水平正处于改革发展与提高的关键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愈发重视。倡导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国家重点战略,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出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与完善,要求小学培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于是非正式学习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成为儿童知识获取的重要方式,为儿童设计非正式学习空间成为小学环境更新的关键契机,所以急
信仰文化发展研究中,相对于传播而言,传承是一个基本而核心的概念。只有厘清传承问题,才能从一个相对内在的视角,对特定信仰文化的发展(1)进行考释。信仰文化传承有自身完整的体系和要素;该体系内诸要素的交互作用和动态平衡促成信仰文化的有序传续和发展。藏传佛教作为佛教三大支系之一,有着鲜明而又独特的宗教文化生境和传承体系。五台山藏传佛教作为藏传佛教本土外发展的一个“飞地”,是蒙藏文化与中原内地文化的一个汇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移动社交、娱乐方式,“嵌入”日常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媒介实践行为。以独具个性的身体特质为表征,银发网红的媒介实践是被赋权后进行的“身体功夫”,表现为自我操控形成新的身份表达,这与大众媒介时代被卷入建构的单一、二元对立的老年人形象,尤其是“负面行为者”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本文关注的焦点在于,在集娱乐与社交为一体的抖音短视频平台上,银发网红如何进行形象建构,进而完成情感调试和社会
当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过程中,知识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主导因素之一。社会化分工促进组织运作的细化,组织运作也需要更加精细化与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知识进行支撑,这便促进了知识服务的迅速发展。出版对促进知识服务发展有着独特的力量,出版具有文化性、社会性,通过出版传递知识,出版与知识服务相互促进,出版可以借助知识服务的形式更加便捷为人们传达知识思想,出版业的知识服务为社会营造出了
在全民健身战略的背景之下,近年来我国体育活动的场地逐渐增多,群众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社交媒体时代,依靠微信群的牵线搭桥,参与体育项目的群众显著增多。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众体育运动之一,很多人将它作为参与体育活动的首选。过去几年,微信群的广泛使用让群众足球圈层个体们的聚集方式和活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参与者们逐渐在活动中固定成群体,形成了新的活动秩序。本研究使用群体传播视角,以
拆迁安置社区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张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社区,具有过渡性和复杂性,现已成为各类矛盾和冲突的频发地和聚集地。尤其是占据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居民,要经历空间结构、空间关系及空间观念的转变,必然会产生不适应、不协调的情况。而空间作为治理的具体场景,是冲突治理的焦点。聚焦拆迁安置社区空间冲突治理,能有效保证拆迁安置社区秩序稳定,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拆迁安置社区空间冲
叶祥添(1948-)是一位富有创造力且高产的当代华裔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自其代表作《龙翼》(Dragonwings)1975年出版以降,国内外学界便从文化、历史、叙事视角、话语策略、中国形象等批评视角对该部小说进行深入阐析,但鲜有学者从后殖民角度考察该小说中的文化身份重构问题。因此,本文拟以后殖民理论为指导,以文本细读为基本研究方法,辅以对比研究法,剖析月影(Moon Shadow)和乘风(Wind
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的标志,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推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基础教育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石,是培养下一代的关键所在。办好基础教育,是国家经济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民族地区长期受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环境的制约,自然环境较差、地域偏远、人力资源匮乏、政策支持有限、基本公共服务滞后,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了基础教育不均衡、双语教育不衔接、师资配置结构性短缺等问
能源在农业、工业、教育、贸易、卫生和通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论表明,能源消耗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可再生能源创新将有利于获得绿色环境,减轻气候变化造成的有害影响。能源知识和融合目前已经开始转变。例如,太阳能和能源消耗这部分近期增长过快。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能源消耗(EC)成本较低,这点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EG)。能源通过社会、健康和环境渠道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很多。本研究重点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