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后,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许多资源环境问题。目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继续增长的重大约束,在此情况下人们开始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重新审视经济-环境-资源间的关系,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中国政府结合国情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总体研究思路是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环境问题发生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及两型社会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分析,对建设两型社会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借鉴范式理论,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两型社会基本理论体系,在总结分析已有关于两型社会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两型社会应该是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基本特征,通过调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为主要手段,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对两型社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指出按照运行功能,两型社会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环境支持系统和生产消费系统两大部分,其功能是由其中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来完成的。为便于指导、跟踪和评价两型社会的建设进程,根据两型社会的空间尺度层次规定,构建了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定西市各县区作为研究单元进行了实证研究,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相应的借鉴。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⑴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演替谱,并借鉴范式理论构建了包括支撑理论基础、定义、内涵、特征、概念模型等在内的两型社会基本理论体系。⑵根据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尺度层次规定,按照行政区划构建了省、市、县三级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⑶利用本文所建立的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定西市进行了实证研究,经过计算,得出1997-2009年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岷县和漳县7个县区的生态综合效益逐渐上升;除资源支撑空间指数在2005年2009年之间出现下滑外,7个县区的广义社会行为空间、环境容量空间以及区域决策空间指数均出现明显增加,特别是在区域决策空间指数方面,除通渭县之外,其它县区都在2009年由以前的极弱达到了弱。但整个定西市7个县区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指数均处于极弱或弱阶段,这也说明虽然经过发展,定西市为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取得长足进步,使得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逐渐同步和谐发展,但是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根据定西市两型社会建设绩效的评价结果,得出定西市发展限制因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滞后、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压力大和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定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文章认为人均GDP、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供应比重、人口密度、万元农业产值平均用水量、万元GDP水耗、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率、生态退耕占耕地面积比例等11项指标将成为定西近期重点建设和控制指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成为定西能否达到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