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水”作为个案研究,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构建多义词词义的构成模型。作者认为全面了解原型范畴和范畴的延伸对于多义词词义的认知构建至关重要,因为从构建过程看,多义词由原型词义延伸到其它词义,在原型范畴的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文中认为,多义词的原型词义具有明显的特征,通常在人类知识库中,原型词义易辨认、易提取、易回忆或易形象化等。其它词义在原型词义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作放射型或者锁链型延伸。多义词范畴的动态特征进一步体现概念化的两个重要认知机制中,即隐喻和转喻。
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所有生物的生活必需。它是人类最熟悉的物质之一,也必然在语言中形成各种含义。文中进一步以汉语和英语为例,分析“水”的各种词义,探究词义从原型词义上的延伸机制,探讨各词义之间的关系,从而检测多义词认知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在汉英语对比过程中,“水”的不同词义和词义的形成过程,必然反映出汉英语所承载的文化差异。
全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目的和大纲。回顾国内外多义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之后,讨论各代表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本文的理论依据,即原型范畴理论。文中简单回顾了原型范畴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详细阐述该理论中原型、范畴及范畴延伸机制等的特征,从而得出多义词的认知构建模型。为了进一步检测该模型的合理性,本文引入汉语和英语中的“水”作为个案研究。以大量的数据和合理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对比研究汉语和英语中的多义名词“水”的词义构建,与此同时,概括出其中的差异之处,并从地理特征、观察角度、时间观念和世界观等方面,深入探讨在汉英语中,名词“水”的不同词义背后所承载的汉英文化差异。在全文的总结部分,作者概述了该研究的结论,指出研究的成果及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