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过去气候变化规律和环境演变过程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帮助人类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趋势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个区域的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最为显著的,如果通过一些代用指标获知过去某一地区植被的演变过程,就很容易判断气候变化历史。其中孢粉分析就是最为常用的途径之一。孢粉由于其体积小、产量高、散布范围广、外壁不易被腐蚀破坏、易于长时间保存等特点,成为模拟植被变化的一种重要的代用指标,它可以揭示植被-气候的时空变化序列,在正确认识和定量重建过去环境景观方面具有其他指标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花粉与植被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即不能简单地认为各种类型花粉在花粉组合中的占比能够直接反映相对应植被在一个区域的盖度。目前,ERV(Extend R Value)模型是应用于定量研究花粉与植被关系的常用方法,由ERV模型估算出的相关花粉源范围(Relevant Source Area of Pollen, RASP)和相对花粉产量(Relative Pollen Productivity Estimates, PPEs)是依靠花粉数据重建古植被的基础。本文基于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与河北省交界处的坝上草原60个表土花粉样品以及通过两年时间分别采用不同的样点选取策略作对比,并且在进行详细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利用ERV模型估算了草原地区的相关花粉源范围,计算了研究区主要花粉类型的沉降速率和相对花粉产量。通过两年的研究发现,坝上草原草本植物花粉以蒿属、藜科、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和豆科等为主,占花粉总量的85%以上。相应地,它们在植被组成中也占有较大优势,尤其以禾本科、蒿属、豆科和菊科最为突出。因此,草本植物花粉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研究地区的植被组成。但某些花粉百分比与植被的年际变化之间还存在明显差异,如藜科与莎草科等。2013年,利用ERV 3个子模型分别使用1/d、1/d2和Prentice加权方法得到似然函数得分曲线。经对比,初步确定相关花粉源范围在2000m左右。而2014年改变了选点策略并根据气象数据调整了风速后获得的似然函数曲线变化趋势与2013年相反,最终得到相关花粉源范围约为3000m。应用ERV模型估算的坝上草原2013年和2014年的主要花粉类型的相对花粉产量显示(以禾本科为参考种):蒿属(21.81±0.49和19.79±0.60)、藜科(24.90±2.96和16.60±1.32)的相对花粉产量最高,其余为菊科(7.98±0.61和7.78±0.31)、莎草科(6.45±0.31和0.14±0.07)、葱属(1.99±0.39和1.97±0.22)和豆科(0.15±0.12和0.52±0.09)。通过用相对花粉产量对花粉与植被关系进行校正,结果显示,多数花粉与植被关系都有一定的提升(禾本科除外),并且两年提升幅度较为相近。改善最明显的是蒿属、藜科和菊科这些优势种类;而葱属和豆科的R值虽然也有增加,但幅度不大;莎草科几乎没有变化,然而2013年相关性高于2014年。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确定除地理环境和种类差异的影响之外,采样点的选取策略和当地气候的年际变化也是影响相关花粉源以及相对花粉产量的重要因素。考虑到目前可供对比的植物种类较少,仍缺乏相同地区连续性的观察和对比,因此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尚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