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构建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BALB/c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观察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TWP)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组织病理形态学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的影响,探究TWP治疗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SPF级BALB/c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五组:正常组、模型组、TWP低剂量组(9.01㎎﹒kg-1)、TWP中剂量组(27.03㎎﹒kg-1)以及TWP高剂量组(81.09㎎﹒kg-1),每组8只。除正常组在背部涂抹适量凡士林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天上午十点在背部及右耳外涂5%IMQ乳膏(总计62.5㎎/次),连续7天。造模同时,TW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对应剂量TWP溶液灌胃,0.3mL﹒d-1,正常组跟模型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天。每日用相机记录皮损变化并按照PASI评分标准评分;分别于第1、4、7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右耳厚度并记录;末次给药24小时后摘取小鼠眼球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27水平;取小鼠背部皮损组织包埋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皮损组织病理改变并行Baker评分;将组织病理切片进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基底层Ki67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并计数。
结果
1肉眼观皮损变化及PASI评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WP各组红斑、鳞屑、背部皮肤及右耳增厚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从第4天开始,模型组、TWP低中高剂量组PASI总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TWP处理的各组小鼠其PASI总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或P<0.001),但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2小鼠右耳厚度:随着造模时间增加,模型组小鼠右耳厚度较正常组逐渐增加,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TWP处理的各组小鼠右耳厚度均低于模型组(P<0.01),但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3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改变及Baker评分结果:正常组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小鼠符合寻常型银屑病样病理改变: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起伏并向下延伸呈棒槌状改变,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与模型组相比,TWP低、中、高剂量组上述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且Baker评分也降低(P<0.05或P<0.01),但Baker评分结果与TWP无明显剂量依赖性。
4背部皮损基底层Ki67阳性表达及计数结果:正常组仅见少量阳性细胞,模型组Ki67阳性细胞分布密集,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TWP处理的各组小鼠Ki67阳性细胞数均减少(P<0.001),但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5小鼠血清IL-27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WP低中高剂量组IL-27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对比,不同剂量TWP处理的各组小鼠其血清IL-27水平均降低(P<0.01或P<0.001),但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1TWP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疗效与TWP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
2TWP可能通过降低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血清IL-27水平,从而抑制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通过构建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BALB/c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观察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TWP)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组织病理形态学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的影响,探究TWP治疗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SPF级BALB/c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五组:正常组、模型组、TWP低剂量组(9.01㎎﹒kg-1)、TWP中剂量组(27.03㎎﹒kg-1)以及TWP高剂量组(81.09㎎﹒kg-1),每组8只。除正常组在背部涂抹适量凡士林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天上午十点在背部及右耳外涂5%IMQ乳膏(总计62.5㎎/次),连续7天。造模同时,TW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对应剂量TWP溶液灌胃,0.3mL﹒d-1,正常组跟模型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天。每日用相机记录皮损变化并按照PASI评分标准评分;分别于第1、4、7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右耳厚度并记录;末次给药24小时后摘取小鼠眼球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27水平;取小鼠背部皮损组织包埋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皮损组织病理改变并行Baker评分;将组织病理切片进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基底层Ki67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并计数。
结果
1肉眼观皮损变化及PASI评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WP各组红斑、鳞屑、背部皮肤及右耳增厚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从第4天开始,模型组、TWP低中高剂量组PASI总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TWP处理的各组小鼠其PASI总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或P<0.001),但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2小鼠右耳厚度:随着造模时间增加,模型组小鼠右耳厚度较正常组逐渐增加,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TWP处理的各组小鼠右耳厚度均低于模型组(P<0.01),但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3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改变及Baker评分结果:正常组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小鼠符合寻常型银屑病样病理改变: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起伏并向下延伸呈棒槌状改变,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与模型组相比,TWP低、中、高剂量组上述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且Baker评分也降低(P<0.05或P<0.01),但Baker评分结果与TWP无明显剂量依赖性。
4背部皮损基底层Ki67阳性表达及计数结果:正常组仅见少量阳性细胞,模型组Ki67阳性细胞分布密集,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TWP处理的各组小鼠Ki67阳性细胞数均减少(P<0.001),但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5小鼠血清IL-27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WP低中高剂量组IL-27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对比,不同剂量TWP处理的各组小鼠其血清IL-27水平均降低(P<0.01或P<0.001),但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1TWP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疗效与TWP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
2TWP可能通过降低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血清IL-27水平,从而抑制银屑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