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理解和文化适应的过程,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国家的文化。在汉语国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终极目标。而要使外国留学生有效地掌握汉语、使用汉语,进而了解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化,并成功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我们就必须在汉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教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有系统、有层次地揭示蕴涵在汉语中的中国文化。但是文化本身包罗万象,而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不可能在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就全盘教给学生的,那么这中间就有一个取舍的问题,即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究竟应该导入哪些文化点的问题。在有关文化的分类、有关教材中应当导入的文化内容及教材编写中对文化内容的处理等方面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做出了很多理论性的研究。但“文化大纲”一直没有出台,在具体实践中,结合实际的汉语教材编写现状进行的研究也并不多,这就为我们展开研究提供了空间。
本论文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系列教材的《汉语精读课本》(预科至二年级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博雅汉语》(初级和准中级)、北京师范大学为美国学生编写的AP汉语教程《加油》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汉语教材《新的中国》为研究对象,考察教材中文化点和文化内容的分布情况。本文主要采用统计归纳的方法,首先在前辈们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归纳,试着对文化进行分类,在归类的基础上将所选教材中的文化点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根据对教材文化点的细致考察,本文将其分为四类,包括了教材中所有的文化点,弥补了之前的研究不能涵盖教材中所有文化点的缺陷。具体说来,这四类分别是:物质文化、习俗文化、精神文化、中国国情文化。根据这个分类将所选教材中的文化点进行分类统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描写和比较的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归类和量化分析教材中出现的文化点方面作初步的尝试,考察当前教材中文化点设置和处理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构拟出汉语国际教学基础阶段的“文化大纲”,希望能为今后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点的安排和介绍方式、教材的编写以及文化大纲的正式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