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班牙巴塞罗那PACTE,自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对译者翻译能力习得研究。该小组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指出翻译能力是由双语交际能力、语言外能力、专业操作能力、转换能力、策略能力以及心理生理能力构成。其中语篇转换能力是核心能力,是联系其他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体现原语篇与目的语语篇是否等值的重要能力。语篇转换能力是指是从原文到译文进行转换时同时要考虑翻译的功能以及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它包括理解能力、分解能力和保持原文及译文各自独立的能力、重新表述能力以及完成翻译任务的能力。自从Catford (1965)提出“翻译就是用等值的译语语篇替换原语语篇”,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概念在翻译界被国内外学者的进行了广泛论证并予以认可。同时Catford还提出“翻译实践的中心任务就是寻找对等的译语,而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任务则是界定翻译对等的性质和条件”,即只要原语和译语在所涉情景中可以互换,就构成翻译对等。之后诸多翻译学家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提出了翻译的等值概念,其中Nida的翻译对等理论对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形式对等理论强调信息和内容的等值,动态对等要求使译文的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尽量接近原文读者的反应,即实现内容对等的同时还要实现效果上的对等。该理论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等值理论。本文旨在张京鱼、任军锋(2008)基础上介绍翻译交互模式以提高译者的语篇转换能力,从而实现语篇对等,完成翻译目标,提高翻译质量。翻译交互模式强调译者与原语篇和目的语语篇文本的互动,同时还强调理解原语篇和在目的语语篇再表达过程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信息处理模式的互动。自上而下模式的预见力使译者在面对意义含混的语篇时,能够借助自下而上模式判断出最有可能的预期信息。论文通过对一本畅销书《哲理故事》中名为《不守承诺》的小故事的翻译文本进行详细分析,说明了该交互模式能使译者更能充分地再现原作者通过其作品所欲展现的整体世界。同时作者也想通过实例分析提醒读者,即使书店里畅销书的译文也只能仅供参考,不可全盘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