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语言思维能力、视空间能力等的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血管性痴呆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和有希望治疗的痴呆类型,因此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类新型的抗脑缺血药物,它是我国历史上第四个自主开发的国家一类新药,也是我国脑血管病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Ⅰ类化学药物。通过Ⅱ、Ⅲ、Ⅳ期临床试验,证明了丁苯酞软胶囊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已被列入《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推荐用药。丁苯酞软胶囊的活性成分为dl-3-正丁基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与从芹菜籽中提取的芹菜甲素结构相同。大量研究已经表明丁苯酞软胶囊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疗效确切。它可以重构缺血区的微循环,显著缩小脑梗死的面积;并且可以保护线粒体功能,恢复脑能量代谢;同时还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长期服用丁苯酞对于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但是有关丁苯酞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甚少。本试验是对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前瞻性研究,通过与尼莫地平对照,采用现代技术客观的评价其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是以脑梗塞后3个月至12个月符合DSM-IV痴呆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尼莫地平为对照的随机、开放试验。共入组66例患者。按比例随机分入试验组(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尼莫地平组),每组各33例。给药方法为:丁苯酞软胶囊:600mg/日(100mg/粒,2粒/次,每日3次,早中晚餐前各口服1次)。尼莫地平片:120mg/日(20mg/片,2片/次,每日3次,早中晚餐后各口服1次)。给药期间为6个月。随访时间为患者入组后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共随访3次。随访内容包括:1)患者的用药情况;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等是否有异常;有无不良事件发生;有无出现新的脑梗塞、脑出血及其他情况等从而判断患者的依从性及用药安全性。2)使用认知功能量表(MMSE量表、MOCA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62例患者最终完成了试验。每组31例。脱落4例。两组治疗后3次随访的MMSE、MoCA、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3次随访间的MMSE、MOCA、ADL评分比较均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患者治疗前MMSE、MoCA、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间3次随访的MMSE、MoCA及ADL评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有1例脑梗塞复发,对照组有2例脑梗塞复发,复发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均因脑梗塞复发而脱落,另外1例为丁苯酞组因经济原因而脱落。丁苯酞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异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和中度升高为主。少见的有恶心、烧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本试验中试验组有1例脑梗塞复发,经分析考虑与患者的血管基础差,血压未控制好有关,并认为与试验药物无关。尼莫地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压下降、皮肤刺痛、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偶可见一过性头晕、头痛、恶心等。本试验当中对照组血压下降的发生率较试验组高,但通过调整其他用药可使症状消失。对照组中有2例脑梗塞复发,考虑与患者的血管基础差、血压及血脂未控制好有关,认为与试验药物无关。两组其他的不良事件经分析认为均与试验药物无关。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尼莫地平对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均有一定的疗效。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越显著。但丁苯酞软胶囊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尼莫地平,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