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全国上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以及具体实施情况,虽然各地具体环境、大学生村官自身特征等影响不尽相同,但有一项是共性因素,那就是大学生村官不是“官”,没有实质编制,获得的只是服务基层的临时编制,三年服务期满将面临二次择业,其人生轨迹在短短几年将发生一定程度的社会流动。由于“村官岗位内”社会流动所面临的障碍较多,不得不寻求“村官岗位外”社会流动,造成大学生村官的高流失,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社会价值难以充分发挥,严重浪费了国家财政资金,引发社会的“纷纷议论”。与此同时,在社会流动的倒逼下,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很大一部分,对于做好本职工作很不用心,而是将大量精力倾注于“考试”等“流动策略”的运用,村官任职过程表面化、浮躁化、形式化等问题突出,大学生村官政策逐渐衍变成有待遇保障的“复习备考平台”,抑制了青年人才的创造创新活力,进而可能制约其人生的长远发展,最终造成进入“村官”队伍的大学生们从激情活力走向消极滞后,让一件本是为解决就业的好事实事,反而转化为阻碍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隐形包袱”。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选取大学生村官社会流动为主题,以苏北S县为个案,运用社会学相关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全面描述了大学生村官社会流动现状,提炼总结出社会流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微观”层面对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入探析,在原因探析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对策创新。全文共分五部分,一、绪论。二、现状描述。通过对档案资料SPSS分析,描绘了S县大学生村官社会流动的现状。三、问题表现。基于档案资料及问卷的SPSS分析,提炼了社会流动存在的突出问题。四、原因探析。基于大学生村官个体身份地位动态提升的微观视角,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以“行动策略与互动能力”为微观基础,从“流动策略、互动能力、政策导向”等三个层面,对社会流动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同时辅以问卷、访谈的实证。五、对策创新。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政策“深层价值”的“指导思想”下,谋划大学生村官社会流动的创新对策,提出要从大学生村官个体的“流动策略”、大学生村官与社会关系网络环境的“互动能力”、大学生村官制度结构的“政策导向”等三个层面进行思考,推动大学生村官更多的通过“实干型流动策略”实现社会流动,严格规避大学生村官利用村官平台“专心”复习备考,以谋求“考试型流动”的不良倾向,实现“大学生村官政策优化、补给农村人才资源、大学生村官个体历炼成长”等多方共赢,最终在促进社会流动的同时,也实现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深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