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ndarin and English-speaking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Metaphoric Compe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roc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认知角度上看,隐喻就是将始源域模型的结构映射到一个目标域模型的结构。隐喻的实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表达人类思维的隐喻的基础是人类的经验。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本体经验为基础,隐喻不再被看作是语言本身,而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它普遍存在于语言和思维中。学龄前儿童经常说出诗情画意具有隐喻意义的语言,那么,学前儿童的隐喻能力究竟始于什么年龄阶段?随着年龄变化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英汉儿童隐喻能力的发展有何异同之处?儿童隐喻能力这一里程碑的语言发展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个案纵向观察法,对长期跟踪调查的两名说汉语儿童MHR(01;03;26-05;10;27)和ZHZ(00;10;19-06;00;29)语料中选取52个对称观察点,对其早期隐喻语言使用的总体情况、对修辞格明喻、暗喻、借代、拟人和夸张的始现时间、频率和特征进行研究。对来自Brown语料库的ADA(02;03;04-05;02;12)和SAR(02;03;05-05;00;10)两名说英语儿童的语料进行同上分析;同样对说汉语儿童和说英语儿童的隐喻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探讨其隐喻特征是否具有相似性或呈现出何种差异,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1)说汉语儿童早在两岁时就能识别事物间的相似之处早于说英语儿童,说英语儿童在三岁左右才能产出具有隐喻意义的话语;(2)说汉语儿童能在图示的帮助下最先使用借代修辞格来理解其不熟悉事物之间的隐喻,但说英语儿童最先使用拟人修辞格表达其隐喻意义;(3)两岁左右儿童提出的隐喻多以佯装扮演为基础,也伴随着基于知觉的隐喻。随着年龄的增长基于知觉的隐喻数量会明显增加以至超过基于佯装扮演的隐喻;(4)三、四岁年龄段是隐喻使用的高峰期,说汉语儿童和说英语儿童隐喻的使用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直到高峰而后减少;(5)五岁儿童隐喻数量减少,这是因为其对事物的相似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不愿过多冒险使用新创隐喻所造成。总之,儿童隐喻能力的发展与儿童的年龄、认知能力、语言复杂性、语言输入差异和输入频率有关。
其他文献
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一位重要作家,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她的第三部作品《摩西,山之人》被其传记作者海明威誉为赫斯顿“最有抱负
1引言1954年微波激射器问世,距今已有55年,这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然而,科学家对太空的探测结果表明,微波激射在宇宙空间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 1 Introduction Microwav
作为一名正活跃于世界政治舞台的政治家,希拉里和她的语言特色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关注。然而,现有的关于希拉里演讲的研究多从社会学、政治学等角度入手,揭示了希拉里演讲在其政
不同学者对科技英语的翻译持有不同观点,提出不同翻译方法。此论文试以信息论的角度解读科技英文的翻译过程,并以此得出科技英语的翻译思路,希望能为科技翻译提出一管之见。
中国大陆与世界的融合使得市场对合格口译员的需求激增,因此,中国大陆口译职业化进程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状并不容乐观,成绩与问题并存。本论文主要探讨中国大陆口译职
作为日常对话中常见的话语现象,话语转换(Turn-taking)已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的重视,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Sacks等人在大量英文会话研究的基础
概念整合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成果,是一种心理空间理论,对许多不能解释的语言现象提供了科学的认知理据。该理论建立在动态的概念、时间、空间的基础上,指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