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洽

被引量 : 57次 | 上传用户:pwd1988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论文所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隐喻构建与解读中的主体认知原则和认知运作机制,题为“隐喻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洽”。这一选题缘起于一个启示的两个方面。这一启示就是Fauconnier和Turne(rFauconnier 1997;Fauconnier & Turner 1996, 2002)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在进行交谈或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和行动的目的,往往进行概念合成的心理运作,而概念合成就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Fauconnier & Turner 1996:113)。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理论构筑了一个“四空间”认知模型,认为概念合成的达成,是依凭类指空间(Generic space)、输入空间I1(Input I1)、输入空间I2(Input I2)和合成空间(Blend)这四个空间的相互映射和互动作用。我们说这一启示的两个方面是指我们既同意概念合成理论的主要观点可又认为该理论中的有些方面还需要充实和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之所以赞成概念合成理论,是因为我们也认为,语言中的隐喻不仅仅是如Lakoff、Johnson和Turner(Lakoff & Johnson 1980;Lakoff 1987, 1993;Lakoff & Turner 1989)所声言的从一个心理空间映射到另一个心理空间的一个单向运作,而更多的是一个心理空间与另一个心理空间通过相互映射并产生互动作用而最终导致合成或整合的结果。所以,本文将以概念合成理论为基本视角,阐发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然而,我们不完全同意这一理论。经过研究,我们提出以下七种观点:一是我们认为,概念合成理论并未解决隐喻使用者和受众这两个认知主体在隐喻构建与解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也没有紧紧抓住这两个认知主体对两个输入空间进行我们所认为的主观“冲洗”这一十分关键的认知运作机制,似乎是只要根据概念合成理论中的“四空间”认知模型,认知主体便会对两个输入空间会进行自然或自动的合成,而且似乎是不同的隐喻使用者对于同一个认知对象会合成出同样的隐喻,不同的隐喻受众对于同一个隐喻也会合成出如出一辙的隐喻意义,由此达到我们在此所称的同隐喻性(homometaphoricity)的形成,即不同的隐喻使用者对于同一个目标域似乎会构建出同样的始源域,不同的隐喻受众对于同一个隐喻似乎也会解读出同样的隐喻意义。但是,在隐喻的认知构建或解读过程中,不同的隐喻使用者对于同一个认知对象可能会构建出不同的隐喻,而且即便是同一名隐喻使用者,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于同一个认知对象也可能会构建出不同的隐喻,由此造成异隐喻性(heterometaphoricity)的产生。再者,异隐喻性也同样存在于隐喻受众对隐喻的解
其他文献
本课题是针对目前纺织行业中提出的少用或不用PVA的问题和“绿色浆料”的发展要求而采用的一种新型浆料加工工艺。此工艺在国内外其它行业中应用普遍,而在国内纺织浆料上却未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生活必需品之一,人们对于油料及其制品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中国油料产业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学习由知识的记忆为主转向知识的应用为主,这就涉及到知识的迁移问题。目前,教学或培训如何实现由课堂向工作场所的迁移,已逐渐成为教育学者和
采用PSU/NCAR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6月6—7日福建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
关于面子和面子功夫的研究在各种文化中比比皆是。人类学、心理学、哲学、文化学、交际等领域的学者曾经做过大量泛文化研究(Goffman, 1955, 1967; Brown and Levinson, 1978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条件和用不同原料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制备氧化淀粉性能上的差异,并对氧化技术应用于改善木薯交联
本文分析了政治文明建设中政党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表现形式,为推进我国政党制度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性,导致20世纪90年代术期农村经济增长明显减缓,集体建设用地的无偿使用导致土地长期粗放经营,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发展不足导致
中美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对两国数学能力目标的制定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的数学能力目标具有整体性,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培养原则,注重委婉含蓄的表达交流方式和注重形式化
生物矿化是生物体提高自身存活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无机非生命体实现对有机生命体的保护和功能化.得益于这些自然现象的启发,我们将生物矿化原理应用于各种生物单元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