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对旅游的需求急剧上升,刺激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作为其支撑产业的酒店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唯一的直辖市,旅游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几年,旅游人数不断攀升,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不断增大。伴随着旅游业发展,重庆市酒店业也不断扩大,截至到2020年,重庆市酒店数量超过北京、上海、广州等超一线城市,因此选择重庆市作为研究区对丰富酒店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选择重庆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并以携程网和经济型酒店官网收集到的1389个酒店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法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从酒店整体以及分类型酒店两个方面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其次通过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因子在局部区域对酒店区位选择的空间异质性。最后,对酒店空间布局提出优化建议,并根据各政府部门发布的城市发展规划资料对酒店空间分布做出预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重庆市中心城区九个区在酒店整体和分类型酒店两个方面的酒店数量分布都有显著差异,其中渝北区和渝中区在酒店整体和分类型酒店两个方面数量都是最多,而巴南区、北碚区和大渡口区则数量较少。(2)在酒店空间分布形态方面,酒店整体和四种类型酒店都呈聚集分布状态,其中酒店整体空间分布密度总体呈现内环线内高而外部区域低的分布态势,北部形成一条“密度廊道”;五星级酒店呈现出内环线以内呈块状分布,外部呈点状分布两种分布形态;四星级酒店在内环线以内连片分布,在中心城区内形成解放碑一个集聚中心;三星级酒店共形成解放碑、观音桥、鹿山等五个集聚中心;经济型酒店主要集中在内环线以内,在内环线内形成了解放碑、观音桥、重庆北站等六个集聚中心。(3)在酒店空间分布等级方面,重庆市中心城区酒店整体空间分布已形成“一主一副三次”等级结构,即解放碑主中心、观音桥副中心,大坪、南坪和重庆北站-龙头寺次级中心;五星级酒店分布只形成了“一主”的空间等级结构;即解放碑主中心区;四星级酒店形成了“一主一次”的空间等级结构:即解放碑主中心区、观音桥次中心区;三星级酒店形成“一主一副两次”的空间等级结构:即解放碑主中心区、观音桥副中心区、重庆北站、大坪次级中心区;经济型酒店形成了“一主四次”的空间等级结构:解放碑主中心区,观音桥、重庆北站、沙坪坝和南坪四个次级中心区。(4)在酒店空间分布方向方面,酒店整体在分布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偏重性,呈现偏南-偏北的分布格局;五星级酒店具有较弱的分布指向性,但还是呈北偏西的分布方向;四星级酒店具有较强的分布指向性,呈北偏东的分布方向;三星级酒店具有明显的方向指向性,呈北偏东的分布方向;经济型酒店形成的椭圆接近于正圆,分布指向性较弱。(5)通过构建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重庆市中心城区酒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对比两模型的输出参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解释度更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旅游资源、人口因素、商业因素、交通因素、周边服务设施以及酒店聚集度六类一级指标总体上都对酒店空间区位选择具有积极作用,二级指标中路网密度、餐饮设施和高端酒店全部都是正值分布,轨道交通为90%以上的正值分布,购物中心和A级景区为80%以上的正值分布,而超市和住宅的正值分布率较低,尤其是住宅正值分布仅为58%。(6)对酒店空间分布提出空间分布优化建议和预测。建议:内环以内构建一主多副的酒店空间分布格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打破自然空间阻隔,助力周边区域酒店发展;平衡城市发展重心,注重商业资源区域均衡化,对部分酒店聚集区域内商业资源不足的进行商业基础设施完善;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建设地域特色酒店。预测:新增重庆东站交通门户服务型酒店聚集区、扩大“两江四岸”、歌乐山-磁器口、温泉旅游三个特殊旅游服务型酒店聚集区、新增西部科学城、广阳岛片区两个城市重大功能区服务型酒店分布群,扩大长嘉汇大景区酒店分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