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序作为一种语法形式或语法手段可以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传统上对词序的研究着重于它的分类,将词序分为语法、语义和语用三种不同的类型,并力求从语言内部解释无标记词序和有标记词序的成因,因而在解释词序时,忽视了语言外部的因素;有时即便考虑到了语言外部的因素,也未足够重视认知对词序的制约作用。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形成的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主流的生成语言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方法(Langacker,1987)。该方法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因此其结构和功能也应被看成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换句话说,该理论或方法将语言看作是认知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反对语法自主、完全脱离于人的认知心理及日常生活经验的观点,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认知语言学被定义为“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张敏,1998:3)。它所关心的问题,用其创始人之一Lakoff(1982)的话来说,是语言结构在何种程度上、在何处取决于人类所具备的一般感知机制、有限的记忆和加工能力,取决于人们试图利用有限的手段去理解世界的现实状态,取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行为。因此,认知语言学的目标具有双向性,一方面,既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认知活动,是观察一般认知能力的最方便的窗口,对语言的研究可以帮助揭示人类认知活动的奥秘;另一方面,既然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能力,对认知系统的研究也有助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简要陈述了论文写作的意义、可行性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简单回顾了词序研究的历史,尤其讨论了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存在的不足和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及其优势。本章首先指出,结构主义所倡导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被乔姆斯基大加发挥。因此,形式主义企图从语言结构(句法结构)内部去寻求解释,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回答不同词序的成因。与形式主义不同的是,认知语言学家倾向于尽可能地用普遍的认知机制来解释语言能力,用语法之外的因素来解释语法的内部构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世界,而是有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介于其中。从哲学观上说,认知语言学倡导的是非客观主义哲学,其语言观是功能主义的观点(张敏,1998)。语言的使用者把他们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过程映射在句法形式上,体现为线性顺序,即词序。认知语言学所持的基本观点为词序象似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第三章首先介绍了Peirce的符号学思想对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贡献。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任意性一直被视为不可论证性和非象似性的代名词。任意性被乔姆斯基大加发挥,认为和象似性极高的动物语言相比,人类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毫无关系可言。然而随着人们对语言符号形式和内容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任意性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质疑和挑战。十九世纪美国哲学家Peirce的象似论又恢复了生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美一些语言学家对语言符号及其结构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近年来,对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在西方己成为形态学。句法学、语言类型学以及认知语言学中的热点。但由于Peirce的象似论是以符号与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出发的,因而无法对语言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却解决了这一难题。象似性被认为是符号与对象的范畴和认知模型之间的相似性。换句话说,认知语言学认为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的相似。基于这样的认识,词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象似性的角度来阐释。词序象似性研究己成为研究者关心的一个话题。词序的象似结构反映了人类的认知结构,因此,探讨词序的象似性可以揭示人类认知的奥秘。 本章接着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重点阐释象似性及其主要的三条原则:顺序象似原则、距离象似原则和数量象似原则。认知语言学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象似观,把象似性看作是语言形式与真实世界的范畴和认知模型的相似,或者说是语言结构与概念结构、经验结构的相似。这不但克服了传统上认为象似性是语言形式与物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