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家的阐述》(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基于亚当·库珀的《文化:人类学家的阐述》第一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该书介绍了20世纪初欧洲关于“文化”的争论以及战后美国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概念的后续发展。其中第一章“文化与文明:法国、德国和英国的知识分子,1930-1958”,主要介绍了吕西安·费弗尔、诺伯特·埃利亚斯和T.S.艾略特的思想。它阐述了文化的演变过程,文化与文明间的争论,以及它们对法国、德国和英国人类学的影响。由于其较强的学术性和理论性,翻译实践过程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语言结构上。这也正是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的原因。该理论对语言结构进行了详细清晰的分类。这些语言结构指句子及句子以下的结构单位,如单词、词组和从句。卡特福德提出了两种类型的“转换”: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在层次转换中,从语法到词汇是唯一可能的转换,反之亦然;范畴转换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本次翻译实践中,层次转换用于解决时态和单复数上的问题。结构转换指导解决词汇顺序、语态、非人称主语和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等问题。类别转换指导形容词,介词和副词之间的词性转换。此外,单位转换用于解决单词、词组、从句和句子间的转换问题。但是,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本次翻译实践的分析,该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忽略了非语言问题,如译者的思维过程和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其次,它忽略了目标文本的读者。再者,它只能解决语言结构的问题,而忽略了段落和话语。为了弥补这些局限性,译者使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理论,尤其是情景语境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文本理论通过影响句式、语气、风格和衔接的选择来实现语境一致性,从而解决译者在段落和语篇翻译方面遇到的困难。源文本的翻译经历了三个阶段:翻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翻译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本文选取大量的典型实例,详细分析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清晰地展示翻译转换理论以及语篇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译者希望该报告能在以下方面有所贡献和突破。首先,此类翻译材料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文化”,从而可以采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翻译中的相关问题。其次,在当今世界信息爆炸的时代,了解文化和文明的演变是很重要的。再者,它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学者或任何对该领域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些指导。最后,希望它能为今后同类型的翻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的和平崛起举世瞩目,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了解中国、认知中国文化,同时不可避免的全球化趋势也使得文化交流与传播更加频繁。跨文化观念的缺乏、对他者文化的错误认知很容易导致文化冲突和形象危机。面对当前现实,如何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跨越文化壁垒、更好地表达自己,行之有效地塑造和传播中国形象,对主体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两位西方作家——赛珍珠和博尔赫斯在其最负盛名的小说中塑造的中国形象,对
学位
学位
学位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的热词,我国也大力号召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根据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实施规划,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具有高创新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
学位
作为严重侵害公民性权利的一类犯罪,性侵害犯罪及其再犯对被害人及其家庭、社会秩序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虽然性侵害犯罪的立法已经成熟、司法实践也较为完善,但是仍然缺乏系统化的性侵害犯罪再犯预防措施。本文的设计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分析了性侵害犯罪及其再犯的基本内容、性侵害犯罪再犯预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和我国性侵害犯罪再犯预防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完善性侵害犯罪再犯预防机制的建议:完善性侵害
2019年中旬,笔者得到了官方赠送的人大重阳系列—“中美关系与贸易谈判-美国商界的观点”会议的录音资料,认为其非常有价值,可以用作相关分析及学习资料。因此本文采用了模拟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并撰写了此次报告,得出平时学习中及能力方面的长处与不足之处,也希望通过此报告对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除此以外,本文中的分析内容及不足之处,也是新手译员们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对于刚开始接手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企业的使命在于不断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组织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同事阻抑这一蓄意破坏人际关系的负面行为,长期阻碍积极人际关系的建立及维系,严重影响个人工作上的成功及良好声誉,对个体和组织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针对职场中的员工,探究同事阻抑产生的负面行为。本文基于自我验证理论,对同事阻抑、组织自尊、人际偏差行为、关系型自我建构的国内外文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