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zhangyin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在坎坷发展道路上的德育论,正遭受着理论性不强、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实践的启示与合理观照等病症的折磨。范畴意识淡薄,范畴思维遗失,范畴逻辑混乱即是一个根本原因。在德育论话语系统中,注重主观体验与感觉,不作逻辑的推理与验证,常常只提供未经论证的并不确切的论断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对范畴的运用上,常常是用而不论,不作考究;即使使用范畴,也仅仅停留在感性直观、简单照搬的层面,致使范畴内涵模糊、彼此交叉、兼及互换,从而缺乏“自己的”范畴分类、提炼与审理。这不仅严重危及着自身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也成为人们缺乏学科自信、常常在智慧投入过程中感到困惑、迷惘的一大心病。因之,从范畴论视域出发,对既有的德育论加以范畴式审理、盘查,以明确其基本范畴与内在逻辑,是把握德育存在的本质、理解德育活动的实质、构建合理的理论体系的根基性工作。以范畴入手深入分析德育论自身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其实质,探讨建立德育论学科体系完备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学术任务。本研究主要对道德教育领域中的基本范畴问题进行逻辑的反思与审理。尝试初步地运用范畴论的方法与框架来考量“道德教育”理论的现状,并以此反思整个德育论学科体系存在的问题,以为确立德育论学科的基本范畴、建立尽可能规范的范畴理论体系,提供某些基础与启示。范畴是追问、盘查存在的本质和逻辑规定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揭示事物“是其所是”的认识论工具,是剔除事物纷杂的现象、抽取其本质要核的逻辑思维形式。一句话,范畴就是“存在的存在方式”,即事物本然而非偶然的存在方式。范畴是构成一种理论及其体系的骨架、纽结与基本担保。亚里士多德对“本体论范畴”的最初揭示,康德对“认识论范畴”的理性辩护,黑格尔对“辩证范畴”的完整建构,使我们有条件来初步审理道德教育的基本范畴及其内在的逻辑。道德教育理论若要具备基本而充足的理论理性(逻辑的完备性)和实践理性(运行的实效性),就必须诉诸范畴论意识与框架,明确自身的基本范畴,并用内在的范畴逻辑、范畴语言揭示其理论运思的轨迹和实践运行的轨道。这样,“道德教育范畴”就逸出了我们的视野。道德教育范畴是对道德教育存在、观念及其意指的相关对象之本质的形式上地揭示或规定,是通过理论思维特别是逻辑形式思维揭示道德教育这一德育论之核心问题的最一般的本质、特征及其与所意指的相关问题的相互关系的思维形式,是明了“道德教育存在”之存在方式的基本理论规定,是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存在统一的一种规定。通过道德教育范畴就能把握这一存在及其相关范畴的基本特征、属性、要求与规律,并获得一种认识道德教育及其相关范畴之本质的一致性。道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对智能感官技术分析产生的背景和技术原理进行剖析,对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分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扫描,从而发现目前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不大,大都比较贴近生活,在小学阶段没能够学好数学的学生通常都是因为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缺少教师关注等外在原因.因此,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成绩的难
访胜登高别有天 ,乘车缩地兴无边。贡茶遗址留奇迹 ,顾渚金沙第一泉。眼望茶丛香绿秀 ,口尝新茗味清鲜。宾朋欢聚谈茶艺 ,今日同夸紫笋仙。纪念茶圣陆羽诞生 1 2 70年徐荣铨
期刊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四甲基溴化铵(TMAB)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污泥原样,经两种表面活性剂调理的污泥脱水性能均有一定程
从教育的诞生之日起一直到今天,教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技术,原因在于:教育和技术的本源都是人类社会的需求,两者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正】 文学语言表达中的常规与变异对立统一地存在着。变异相对于常规而言,变异语言是指偏离了常规语言的自然形成的或通常的标准。例如,说“绿色的叶多了,红色的花少了”,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被普及到各个行业中。在教学中也同样被广泛地应用,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学生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下学习,可以体会到语文学习内容的精彩,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的应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提升语文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本文通过比较数据中心,数据仓库和数据平台的特征,阐明了数据中台应具有的功能。结合同行业先进数据建设,指出了数据中台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指标,为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知识是课程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课程改革往往伴随着知识观的发展变化。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它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知识观的转变,而这一转变的突出特点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新主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在学校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