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文化视角下《南泥湾》的演变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与更迭,微博、抖音和微信等传播平台的日益完善,歌唱类选秀节目、综艺节目随之流行,红歌新唱、新红歌成为唤起人们特殊的集体记忆的一种重要形式。歌曲《南泥湾》诞生之初带有浓厚的官方革命歌曲色彩,经过80年代中期崔健的颠覆、90年代徐小凤的重构以及消费社会时期众多选秀歌手的改写,从传统红色革命歌曲逐步演变为一首符合消费社会所需的流行歌曲,这一现象折射出歌曲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时代精神风貌,其蕴含了音乐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听觉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社会文化中渗透着声音与听觉的关系,揭示了听觉与声音关系中的各种特征。声音与听觉联系最为密切,音乐是声音在当下最为典型的代表。从听觉文化与音乐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南泥湾》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解读与阐释。第一章梳理了《南泥湾》的研究文献。对听觉文化与音乐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综述;基于《南泥湾》的研究现状,指出本论文通过探讨《南泥湾》的演变,把握声音变化和社会历史的动态关系。揭示声音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其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更多受到思想、经济、政治和技术的形塑,从而建构与社会互动的听觉经验。第二章论述了《南泥湾》的诞生与经典化过程。延安时期的《南泥湾》充当宣传革命思想的媒介,承载着宣传意识形态与社会动员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借助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南泥湾》又成为适用于宣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歌曲,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第三章论述新启蒙语境下的《南泥湾》(80年代)。原先的经典革命歌曲在新启蒙的文化语境中被祛魅,歌曲中蕴含的革命思想在崔健的演绎下被剔除。以崔健对《南泥湾》的改编案例进行探讨,把握隐匿其中的听觉的文化价值。第四章论述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南泥湾》(9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的《南泥湾》被收编为娱乐化的歌曲。徐小凤的《重逢》把《南泥湾》由一首经典革命歌曲转变为消费社会所需的爱情歌曲,作为后新时期的过渡歌曲在消费社会中得到重新诠释;探讨《南泥湾》在选秀节目中如何成为模板化的声音,以表面差异掩盖实质统一。最后总结《南泥湾》的演变过程,《南泥湾》传递出的精神随着时间产生演变,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以听觉文化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时代对《南泥湾》的不同改编,既是声音的变化,同时也是听觉环境与时代精神、社会心理的变化。
其他文献
自然教育是以儿童认识自然为起点而展开的教育。自然教育的关键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一种较少人工干预和影响的环境,使之在其中“浸润”和发展,从而获得身体、心灵、知识、技能、品德等多方面的发展。这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自然教育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过分重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幼儿教师对自然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自然环境等诸多问题。通过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幼儿园开展教研和培训,幼
计算思维已被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也成为21世纪数字和智能时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之一。随着计算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地有关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也不断被提出和得到应用,相关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些模式多为指向问题解决的探究性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契合度和培养效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求较高,或忽略了内容整合性、过程迭代性对于学生计算思维培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变化对症状困扰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患者152例,根据24小时尿量进行分组:RRF组(24h尿量≥200 ml)及无RRF组(24h尿量<200 ml)。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生化指标、
《民法典》第1062条第1款第4项规定:继承或受赠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是本法第1063条第3项规定除外。其中将原来《婚姻法》第17条中的“继承所得的财产”修改为“继承的财产”。看似简单的文字变动背后,意味着民法典对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界定有着与前《婚姻法》、《继承法》不同的价值意蕴和逻辑张力。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遗产分割前配偶一方可得遗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继承人单方放弃继承权,是否构成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儿童关注度的提高,自然教育理念在公园景观改造中的应用逐渐复苏。以自然教育理论为设计理念,“对话森林拾源筑梦”为主题,实现自然教育、园艺、艺术相融合,鼓励儿童走进大自然,从而展开针对园艺自然课堂公园景观的改造策略。希望结合此次上海尹氏园艺自然课堂项目理念分析,为我国自然教育理论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从而更新儿童与自然的互动方式,激发儿童的积极情绪,使得儿童可以在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秉承“自然教育”的创设理念,以“自然资源”为元素,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自然的丰富资源,创设出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在实践自然教育的基础上,形成“融入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环境,给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支持幼儿的探究和发展。
期刊
自然、社会、生活是幼儿学习最丰富、最生动的来源,苏霍姆林斯基视大自然为“活的思想的发源地,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理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期刊
目的探究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60例血液透析患者,评估其抑郁情绪和胃肠道症状时,比较分析患者GSRS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情况,进行多元素回归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发生胃肠道症状的患者有51例(85.00%),无症状者为9例(15.00%);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秘,消化不良,进食障碍,反流; GSRS总平均分是(0.67±0.23)分;每天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活的书,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了出来。劳动是幼儿和自然接触的一种方式,是开展自然教育的一种途径。这一方案的发布,更加明确了今后的教育将不再局限于仅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更多的是要回归大自然、大社会广袤丰厚的土壤中进行学习。依托大自然、大社
期刊
第一部分 超声和磁共振诊断胎儿孤立性左侧先天性膈疝的对比研究背景:先天性膈疝(Congeni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指膈肌发育不良导致腹腔器官疝入胸腔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先天性疾病。超声(Ultrasonography,US)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产前检查常用的影像方法。应用US和MRI诊断CDH方面已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