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是20世纪英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三联人物画创作几乎贯穿始终;在他丰富的艺术创作中,三联人物画形成了他最富个人特色的部分,甚至成为了他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原本作为中世纪基督教祭坛画样式的三联画被培根用作表达自己思想观念的主要创作形式,他的三联画不再是祭坛画,内容也不再是基督教题材,更不具有叙事性。他的作品并不描绘具体的人物,更不具有再现功能,它们具有标准的表现主义特征。由于极度的夸张变形,他画中的部分人物甚至呈现出动物般的形状。无论形体如何扭曲,画家总要突出刻画人物的表情。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表情没有一丝快乐的流露,而完全是痛苦的宣泄。他虽然很想画微笑,但结果出来却是无声的叫喊,更准确地说,培根的绘画表达的是生命的痛苦呐喊。因此,与其说这些作品是现代人生命状态的呈现,不如说是画家自我心理世界的揭示。培根一生都在不断探寻绘画与生命、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他觉得只有通过三联画的复数图像才能更深刻地表现他内心的歇斯底里。他的三联人物画往往描绘的是一个人物的不同姿态,各个画面既互不相同又彼此相关,共同组成一个多样统一的整体。每个具有独特姿态的人物都有特定的含义,表现的是画家不同的心理状态。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表现不同的精神状态,也显示了培根对不断变化的自我内心世界的强烈表现力。本文首先简要回溯了西方三联画的起源,考证了培根人物三联画的发端,对培根艺术创作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做了说明。在论文的主要部分,作者梳理了培根的人物三联画的发展演变的历程,依据精神分析学和图像学方法,阐释了培根不同创作阶段夸张变形、暴力恐怖以及同性恋题材作品的内在含义,从而揭示培根被压抑、被扭曲的心灵世界,让人们认清他的精神面貌和人格特征。培根沉溺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用一种冷漠、充满恐惧与愤怒的眼神观察着人类社会,看尽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对于丑恶的现实,除了深感悲哀和痛苦,他无能为力。作为艺术家,培根找到了表达情感世界的方式,借助自由涂抹的图像,他将自己内心被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称之为潜意识的隐秘世界展示出来,以此释放心中的郁结,缓解精神的重负。培根的绘画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提供了形象化的注脚,他也因为对人类心理世界的深刻揭示,对自己痛苦情感的准确表达,确立了自己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崇高地位。他的绘画不仅对西方新表现主义,而且对中国当代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