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显微解剖背阔肌的节段肌瓣,定位和测量背阔肌内、外的血管神经束;显微解剖眼轮匝肌面神经肌支分布,定位眼轮匝肌支配神经;探讨带血管神经蒂背阔肌节段肌瓣的切取方法和健侧面神经供支的选择,为联合应用两块背阔肌节段肌瓣一期同时动力矫正晚期面瘫面上1/3和面下2/3表情肌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40例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背阔肌标本和10侧成人头颅标本进行显微解剖,3例新鲜背阔肌标本进行血管铸型。①采用手术体位上肢外展90<0>,观察背阔肌内、外血管神经的分布特点。②以肩胛下角为体表标志坐标定位胸背血管神经,测量背阔肌各节段的血管神经蒂长度及直径。③观察支配眼轮匝肌的面神经分布特点。④分析最适合用于晚期面瘫功能重建的面神经供支,以外眦为体表标志定位该支。
本课题将测量各节段神经蒂长度和直径放在首要位置上,区别于以往侧重于血管蒂并以血管蒂代神经蒂的背阔肌应用解剖研究。
结果
①背阔肌为多源性血供肌肉,血供丰富,由主要血管和次要血管从相对的两个方向呈树枝状节段营养背阔肌。背阔肌外2/3部分的营养血管胸背动脉分为内、外两大分支,然后继续逐级分支,各分支间呈平行分布,并有广泛吻合。而背阔肌的内1/3的营养血管由纵形排列的节段性肋间动脉和腰动脉供应。胸背血管分支与肋问血管分支间亦有广泛的吻合。
②在92,5﹪的标本中,胸背神经主干在未进入背阔肌之前分成内、外侧支;在7.5﹪的标本中,胸背神经主干分成内、中、外侧支。胸背神经各级分支的测量结果如表2。
胸背神经的各级分支点均高于胸背血管,一级神经分支点一般高于血管分支点22±6.7mm。以肩胛下角为原点建立十字坐标系,胸背动脉内、外侧支分叉点的坐标为(63.11±10.67mm,18.22±9.29mm),两分支的角度为37.6±4.12度;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分叉点的坐标为(79.38±12.45cm,37.13±16.75mm),两分支的角度为33.6±4.07度。胸背神经内侧支分支点的坐标为(54.33±10.83mm,25.78±14.19mm);胸背神经外侧支分支点的坐标为(59.33±12.50,8.89±15.34),在该交角的中线区域,神经血管的数量相对较少。
③血管、神经的走行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平行。1支神经与1支动脉和2支静脉伴行,神经较靠近肌肉面,位置浅;血管远离肌肉面,位置深。动脉和静脉在同一平面,两支静脉分别走行于动脉的两侧。胸背神经主干走行于肩胛下血管的内后侧,围绕血管向外侧走行,并随血管逐级发出分支,分布于各级血管分支的两侧,其排列关系(由内向外),内侧节段分支为NVAV(100﹪),外侧节段分支为VAVN(85.O﹪)。其余的胸背神经外侧支位于胸背血管外侧支的内侧(15.0﹪),即NVAV。
④眼轮匝肌的面神经支配区域分为三个部分:上、中(外)、下。上部由颞支支配,中(外)部由上颧支支配,下部由下颧支和上颊支支配,三个神经丛共同支配眼轮匝肌。颞、颧、颊支各分支之间以及颞支、颧支、颊支之间均有广泛的交叉汇合,形成神经分支网络。
⑤在腮腺前缘与颧弓之间,面神经颞支和颧支主要由皮肤、皮下组织、脂肪组织和皮下肌筋膜系统(SMAS)覆盖。跨过颧弓时,由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覆盖。在颧弓上神经位于皮肤、皮下脂肪组织和颢浅筋膜下,颞深筋膜浅层上的颞中筋膜层。在眉弓的外侧,颞颧支逐渐向两个方向分开。颞支主要走行于眼轮匝肌的上缘和内侧;颧支主要走行于眼轮匝肌的外侧缘即中部,小部分走向于颧肌。颞支和颧支均潜入眼轮匝肌的深面后进入该肌。颞支比颧支浅,颧支表面有较多的皮下组织覆盖。
⑥支配眼轮匝肌的面神经上颧支距外眦的水平距离平均约2.65cm,距外眦的垂直距离平均约0.90cm。上颧支主干的直径平均为0.8mm,主要分为两支进入眼轮匝肌,两分支的直径平均为0.5mm。
结论
①背阔肌的外侧肌瓣可以分为3-5个独立的亚单位,内侧肌瓣可以分为2-4个独立的亚单位,根据实际不同的需求设计成多种亚单位肌瓣,如一蒂双叶肌瓣、一蒂多叶肌瓣、双蒂双叶肌瓣,三蒂双叶肌瓣等,可以同时动力性修复多处软组织损伤。根据实际神经血管蒂长度的需求,切取相应的背阔肌肌瓣,长度范围在77mm-195mm。
②根据眼轮匝肌神经支配范围的划分,我们选择对健侧闭眼功能影响最小的眼轮匝肌外侧部分的肌支即上颧支作为晚期面瘫修复闭眼功能的供支。采用可靠的外眦作为体表标志定位面神经上颧支的方法直观而简捷,可描绘出上颧支眼轮匝肌的入肌点。有利于术前定位和术中直接应用。对眼轮匝肌肌支在颞区软组织内层次的细致解剖,为手术中暴露供支、防止其他面神经分支和颞部血管损伤,提供了安全的手术分离方法③把背阔肌分为内侧羽状肌瓣和外侧羽状肌瓣,应用内侧羽状肌的第三段肌瓣和外侧羽状肌的第三或四段肌瓣修复晚期面瘫,既可以提供充足的肌肉纤维数量,又可以避免术后臃肿。在神经蒂分支点外侧切断,内侧肌瓣保留相对较长的神经蒂平均达160mm,外侧肌瓣神经蒂则相对较短平均达120mm,具有共同的血管蒂,如果仍感长度不足时可继续将神经血管蒂向远端肌内进行解剖分离,在神经蒂长度上足以一期共同跨面全面修复晚期面瘫。把内侧背阔肌肌瓣移植重建面上1/3表情肌功能;外侧背阔肌肌瓣移植重建面下2/3表情肌功能。将移植肌肉的血管神经蒂端设计在靠近眼角和嘴角附近,缩短血管神经的走行距离。胸背动、静脉与面动、静脉吻合或分别与面血管和颞浅血管吻合;上神经蒂跨面与健侧面神经上颧支吻合;下神经蒂跨面与健侧面神经颊支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