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umain响应型DOX缓释体系抑制RB及逆转肿瘤多耐药性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  Legumain高表达是RB(Retinobla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及其微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此,我们设计和构建 legumain酶响应的DOX(Doxorubicin,阿霉素)纳米药物控释载体,并对其进行表征、优化,确定其体内外释放规律及其对癌细胞的抑制效果,以获得一种理想的有效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药物载体。  实验方法:  通过玻璃体腔注射Y79悬浮细胞液(Y79是一种较成熟的人类RB细胞株,源自于视网膜内丛状层肿瘤,具有视网膜细胞的特性)制备RB动物模型。使用Trizol试剂和RIPA裂解液分别从Y79细胞、ARPE细胞(Adult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ARP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人源视网膜细胞系)和 RB实体瘤提取mRNA和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Legumain蛋白酶在Y79、ARPE以及RB实体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egumain在Y79和RB实体瘤中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在ARPE中的表达水平,为后续Legumain响应药物载体设计奠定基础。  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首先设计和合成一种 Legumain蛋白酶活化胶束,以Legumain的底物肽(PEP)将亲水性聚乙二醇和疏水性聚谷氨酸苄酯(PBG)桥接来递送DOX。我们推测该胶束将在高Legumain活性位点活化释放,从而增加DOX的靶向性和抗癌活性。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 Varian, USA)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 NICOLET6700, USA)确定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凝胶渗透色谱系统(GPC, Malvern, UK)测定其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Agilent, USA)检测DOX的包封率和包载率。动态光散射(DLS,Malven, UK)测量粒径及其稳定性。接着通过透析法使两亲共聚物自组装形成胶束。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胶束的形貌。使用游离DOX和包载DOX的胶束处理Y79和RPE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并测定其细胞毒性。使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Partec, German)进一步表征游离DOX与包载DOX的胶束的细胞摄取量。  为了改善药物释放的可控性,根据 RB高表达 Legumain的特性,DOX与Legumain底物肽(PEP)缀合形成 DOX-PEP,再进一步与琥珀酸苷反应,在末端添加一个羧基(DOX-PEP-COOH)。DOX-PEP-COOH嫁接到壳聚糖骨架结构形成CS-PEP-DOX,在微乳液体系中与京尼平交联形成纳米颗粒。通过物理作用将姜黄素(Curcumin, CUR耐药蛋白抑制剂)包载到纳米颗粒的核心形成共包载体系(CS-PEP-DOX/CUR)以进一步提高其抗癌效果。经 MS、FT-IR、DLS、SEM(Phenom-World,The Netherlands)表征和分析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分子量、化学结构、粒径分布和表面形貌。CCK-8法(CCK-8, Dojindo, Japan)测定游离药物和包封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处理细胞和未处理细胞吸光度百分比计算细胞存活率。由于缺少成熟的耐药型 RB细胞系,我们采用公认的耐药细胞模型(MCF-7/ADR)来评价CS-PEP-DOX/CUR纳米颗粒逆转耐药的效果。在体实验中,25只3-4周龄的雌性裸鼠多耐药肿瘤模型构建成功。选取其中18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即A、B、C组),每组6只。在造模后8w左右,当观察到有肿瘤形成并可用游标卡尺测量时,A组、B组、C组分别通过腹腔注射250μL共包载悬浮液(阿霉素浓度为60μg/ml,姜黄素浓度为100μg/ml),等量的游离阿霉素和游离姜黄素混合液和 PBS平衡盐溶液。每周测量和记录肿瘤大小。使用以下等式计算肿瘤体积(mm3):V=a×b2/2(其中a和b分别代表最长和最短直径)。取荷瘤裸鼠4只,随机再分为两组,分别腹腔注射250μL Cy5.5荧光探针标记的CS-PEP-DOX/CUR悬浮液和250μL Cy5.5荧光探针标记的DOX和姜黄素的混合溶液。Maestro2体内成像系统在激发波长为670 nm处观察评估肿瘤靶向性,近红外荧光发射强度为710 nm处的间隔时间内拍照记录。  实验结果:  荧光定量PCR研究表明,Leguma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和正常视网膜上皮细胞ARPE均有表达,且在Y79中表达量是ARPE的6-8倍。Western blot实验表明在RB实体瘤中Legumain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RPE。  设计合成Legmain响应两亲嵌段共聚物,通过1H-NMR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该两亲共聚物已经成功合成。进一步用透析法自组装包载DOX形成球形纳米胶束,直径约为100 nm。该纳米胶束中DOX的释放速度受Legumain调配,且与Legumain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纳米胶束显著提高了Y79对DOX的细胞摄取量,并且增加了DOX对肿瘤的细胞毒性,同时降低了其对RPE的细胞毒性。表明该载体可作为Legumain高表达肿瘤的药物载体。  为了增加药物释放的可控性,我们进一步设计制备了Legumain响应的化学键合包载的药物载体。我们首先合成了DOX多肽(Legumain底物多肽)衍生物(DOX-PEP)。核磁共振、红外以及质谱数据表明我们已经成功合成了DOX-PEP。我们将DOX-PEP进一步嫁接至壳聚糖(Chitosan, CS)上,优化反应参数,考察不同催化体系对嫁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DC/DMAP催化得到较高的催化效果。在微乳化的溶剂体系中交联形成粒径约为400 nm,带正电的非球形纳米粒子。该纳米药物(CS-PEP-DOX纳米药物)能够显著增加DOX对Y79的抑制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DOX的抗癌效率,我们将CUR(Curcumin,CUR,姜黄素)进一步包载到 CS-PEP-DOX纳米药物疏水核心,形成共包载药物体系(CS-PEP-DOX/CUR纳米药物)。研究CS-PEP-DOX/CUR纳米药物逆转肿瘤多耐药性的效果。结果表明,CUR能够显著增加 Y79细胞对 DOX的敏感性。CS-PEP-DOX纳米粒子对Y79的抑制率从游离DOX的5%提高到25%。共包载CUR后对Y79的抑制率进一步调高到35%。由于Y79并非耐药细胞模型,我们进一步用成熟的耐药型细胞系 MCF-7/ADR进一步评价 CS-PEP-DOX/CUR纳米药物逆转多耐药性的效果,结果显示1.8μg/mL DOX处理浓度下, CS-PEP-DOX纳米粒子对MCF-7/ADR的抑制率从游离DOX的5%提高到35%。共包载CS-PEP-DOX/CUR进一步提高药物的处理效果,对MCF-7/ADR的抑制率进一步调高到57%。我们制备了裸鼠肿瘤模型用于评价CS-PEP-DOX/CUR纳米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CS-PEP-DOX/CUR纳米药物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实验结论:  本研究设计合成了Legumain响应的两亲共聚物,自组装包载DOX形成的纳米胶束(疏水相互作用载药)。该药物载体能够促进Y79对DOX的吸收,增强 DOX对 Y79的抑制效果。同时,本研究进一步设计制备了基于壳聚糖的Legumain响应DOX载体(化学键合载药),结果表明该纳米药物能够显著增加DOX对Y79的抑制效果。为了使药物载体具有逆转多耐药性的效果,我们将CUR(耐药蛋白抑制剂)共包载形成CS-PEP-DOX/CUR纳米颗粒。该载体能够进一步增加 DOX对 Y79的处理效果。同时,相比 CS-PEP-DOX纳米颗粒, CS-PEP-DOX/CUR纳米颗粒能显著增强对耐药型肿瘤的抑制效率(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表现出逆转多耐药性的效果。本研究为寻找 RB新的药物处理方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烧伤后患者增生性瘢痕中铁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特点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以高渗诱导下的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s)为研究对象,模拟干眼症患者的眼表微环境,研究自噬是否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来介导干眼炎症反应。  方法:  将永生化
目的:  诺卡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随着其感染率的增加以及耐药现象的出现,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16s rRNA基因在诺卡菌近缘种分型方面的缺陷,以及环丙沙星耐药鼻疽诺卡菌菌株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及其血清 SP-A、IL-10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预处理组(F组)
目的:通过大样本人群调查,探讨普通人群中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简称AA)的中成药的情况,了解普通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情况,并分析马兜铃酸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1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期患儿及父母在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的评估,来判断围术期情景模拟视频是否能减轻围术期应激源对学龄前儿童及父母的不利影响,来探讨模拟情景视频在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观察正视和近视人群在持续20分钟近距离工作后眼轴向生物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调节过程及其调节效应对人眼眼轴向生物参数的影响,探索调节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共
目的:静脉血栓形成是多因素所致的血液在静脉腔内异常凝结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其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生命,而机体抗凝血功能失衡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凝血因子基因多
前言:  甲真菌病是指甲床和甲板持续性的真菌感染,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1,2]。本病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甲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8%,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在增加,60岁左右发
研究背景: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常见的一类脱发,好发于青春期后的男性和女性。在男性患者中又称为男性型脱发(MAGA),在女性患者中称为女性弥漫性脱发(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