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概念是前科学概念的简称,又称“日常概念”,是指学生在没有正式学习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经验积累而掌握的对事物、现象的非本质的认识和观念。相异构想属于前概念的一部分,指那些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个人前概念。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形成了对化学概念的各种认识,这些认识大多是朴素的、不全面的,但学生自认为“行得通”、“合理”,因而他们往往很难放弃或改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即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主动选择和注意的信息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因此,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及思维方式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教学行为,必定是低效或无效的。本文以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指导,借鉴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相异构想研究的背景、目的及重要意义,接着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简单的界定,然后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异构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思路。本研究在调查高一学生化学整体核心概念相异构想的存在现状及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调查了高一学生在学习微观概念“化学键”前,对“化学键”、“键”、“作用力”、“微粒的结合方式”及“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的已有认识,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了统计、整理、分类,并探讨了学生“化学键”前概念的形成原因。最后,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参考有关文献,提出转变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并用于指导“化学键”的相关教学,主要应用的转变策略有:通过合作与讨论、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借助对话、实验探究、多媒体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认知矛盾;通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认知顺应;利用测评、概念图促使学生及时反馈。本研究结果表明:一、高中生相异构想是真实存在的,它具有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和隐蔽性。相异构想对化学概念学习有重要影响。二、化学学习中相异构想的形成原因有多个方面,主要有个人认知、学习环境、生活媒体等因素的作用。三、相异构想转变策略的实施对学生相异构想的转变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