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子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控制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量统计法对优秀女子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奥运会区间多年训练过程、年度训练过程、大周期训练过程、周与课训练过程控制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女子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全程性训练分为启蒙阶段、业余训练阶段、竞技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保持阶段。我国优秀女子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初学游泳平均年龄7+1.95岁.业余训练起始年龄8+2.23岁,经过四年左右的业余训练,专业训练起始年龄12+1.05岁,进入国家游泳队平均年龄15.5+1.73岁,从初学游泳到进入国家队平均年限为8年。(2)第一次进入奥运会决赛前,运动员竞技能力呈逐年提高趋势。连续两次进入奥运会决赛的运动员仅有22%的运动员能够在四年中始终保持在世界排名前十位,78%的运动员竞技能力会出现波动。竞技能力下滑时间第一年占34%,第二年占43%,第三年占23%,28%的运动员竞技能力下滑期为2年。(3)我国优秀女子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奥运会周期竞技能力波动主要形式为:奥运会冲击一提高或保持一恢复—提高一奥运会冲击。长期大负荷训练增加了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危险。运动员奥运周期间训练负荷波动式安排可降低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发生率。(4)赛事的增多没有打破传统冬训、夏训的年度训练组织方式。冬训阶段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一般运动能力;夏训阶段提高训练强度、增加主项训练量,提高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过渡期增加非游泳项目训练内容比例,让运动员保持较高训练水平进入下一个训练周期。(5)主项相同、距离不同的运动员大周期各阶段训练持续时间、训练内容不同。训练持续时间方面,短距离运动员准备阶段、专项能力提高阶段比中距离运动员短,赛前训练阶段比中距离运动员长。短距离运动员有氧能力相对较弱、训练中负荷强度更高;训练内容安排方面:准备阶段中距离、短距离运动员专项所占比例相同,专项提高阶段、赛前训练阶段短距离运动员专项训练所占比例更大,中距离运动员自由泳训练比例更大。中距离运动员训练量大,自由泳是最不易造成肌肉疲劳的泳姿,中距离运动员常通过自由泳训练来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