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变化真可谓是“日新月异”。显见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长久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科技史的地位并不突出,这一现象是值得注意的。本文试图从历史上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内容变化、教材内容编写上的变化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等几个方面对中学科技史教学及其意义进行细致地探讨。首先,笔者对从清末时期到现行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整理,分成三个时期七个阶段,并对其中几处典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科技史在大纲及课标中的不同表现和特征,以及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总体来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科技史所占的比重比较低,而且有时候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应该说这种现象一方面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一段时期内的动荡不安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跟国内对科技本身发展历史的研究水平低于世界水平不无关系。从变化不定的波动中,可以窥见不同时期科技史教学的重心和价值所在。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科技史在历史教科书中所占的比重超过10%,有显著增长。同时其教育价值和功能亦日益凸显,科技史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科学技术教育,而是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成为历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在教材内容的变化上,笔者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比较和同一课标的要求下编写出来的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比较,分析科技史内容在不同的教材中呈现出来的不同表现。以此来说明不同教材选择不同的科技史内容,或者进行不同的表述,都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对科技史教育意义上的理解都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诸如科学精神、爱国主义、国际视野和人文精神等。第三,就教学方法上,本文以传统讲授法、实地考察法和模型制作法三种方法为例,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科技史教学目标。同时,以案例展示了在科技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法所显示出来的不同魅力。借此与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科技史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