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探索和渴望,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既有认知的成分,也有情感的成分,认知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知与情感是相互伴随,相互渗透的。新课标提出将人的情感、思想和态度投入到数学教学与学习中去,这就明确了教学中需要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情思数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交流,也有情感方面的沟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最基础性的学科,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全方面思维、人生价值观的树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也会是未来继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的基础课程。自始至终,更多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重视的是小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当小学生步入高年级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渐形成。学生们正在经历从儿童向青少年的转变。这个关键时期小学生的自我独立性显著提高。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引导着高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显得尤其重要,情思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情思数学的概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情思数学的界定,情思数学教学是一种实践形态,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利用课外及课内的一切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优化学生数学思维品质,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行为。主要介绍了情思与情思数学两方面的内容;第二是具体理论基础分析,情思数学建立在多种理论基础之上,本文主要从生理学基础、体验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四个方面来说明;第三是情思数学的研究价值,主要是从激情凝趣,以情促思、明理导行,以思促情、情思共融,和谐发展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二部分为情思数学在小学高年级的应用调查及调查结果分析。笔者就深入济南市某小学进行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二种方法相互结合来研究分析情思数学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本篇论文的课堂观察法是笔者在济南市槐荫区某小学三个月的实习中进行的,访谈法也主要围绕该小学中从事一线数学教育的多名数学老师中展开。通过二者结合分析来了解情思数学的利用情况。第三部分为情思数学小学高年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教师缺乏明确的情思数学理念。教师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而对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关注较少,有些教师会用心留意个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但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他们更倾向于让学生复制自己的理解过程。第二,重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轻情感经验的积累。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三,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课堂气氛低沉。过分依赖于教材,课堂中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通过静态的教学素材直接呈现和传递给学生,教学内容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教师掌握评价权,忽视学生的主动权。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几乎只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少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不论是评价的主体还是评价的客体都显得单一与不足。第四部分是针对第三部分中论述的问题提出课堂教学策略。第一,确立情思共融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教师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做‘古董’教师。第二,丰富情思数学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收集素材。其次,教师尝试自编素材。最后,集思广益,在教研中丰富情思数学的内容。第三,建立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第四,双向评价,情理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