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原沙地人工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四种新造的典型人工林(油松林、白皮松林、白蜡林、国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用有稳定营养含量的有机复合肥,在分析施肥前后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并基于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的基础上,对各人工林林木生长情况、叶片养分含量、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大小、叶干重及叶片含水率等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以研究这四种人工林的施肥效应,探寻高效经济的养护管理方式。主要结论如下:(1)在施入不同浓度的有机复合肥后,油松林和白皮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表现出相似性:30kg/株施肥处理能够较好地改良油松林和白皮松林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全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25kg/株施肥处理更适合改良其土壤有效磷含量。20kg/株施肥处理能够较好地改良其土壤的强碱性,但油松林和白皮松林的变化也表现出不同特点。25kg/株施肥处理对提高油松林的饱和含水量表现最佳,而白皮松林在30kg/株施肥处理下,其饱和含水量达到最大。(2)20kg/株施肥处理对提高白蜡林地0-20cm 土层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有显著效果。25kg/株施肥处理较为适合提高白蜡林地0~20cm 土层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速效钾含量以及20~40cm 土层土壤田间持水量,降低土壤容重。30kg/株施肥处理有利于降低土壤碱性,提高白蜡林地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及20-40cm 土层的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速效钾含量。(3)国槐林地的土壤容重、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全氮含量的改良效果在20kg/株施肥处理下表现最佳。30kg/株施肥处理对0-20cm 土层土壤pH改良效果最佳,且该施肥处理下国槐林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最高。而25kg/株施肥处理较为适合改良20~40cm 土层土壤碱性。(4)根据基于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土壤肥力评价结果,从总体上看,0-20cm 土层的土壤肥力优于20~40cm 土层。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且在30kg/株施肥处理下林地的土壤肥力最高。白皮松林地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需要重点关注;在0-20cm 土层,30kg/株施肥处理下白皮松林地土壤肥力最高,而对于20-40cm 土层,25kg/株施肥处理的白皮松林地土壤最为肥沃。白蜡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应该人为补充有机质;在0-20cm 土层,白蜡林地土壤在20kg/株施肥下土壤肥力最高,而在20~40cm 土层,30kg/株施肥处理最为适合提高白蜡林地土壤肥力。国槐林地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最低,应多补充可供林木直接吸收利用的磷元素;30kg/株施肥处理更有利于提高0~20cm 土层土壤肥力,而在20-40cm 土层,20kg/株施肥处理的国槐林地土壤肥力最高。(5)在25kg/株施肥处理下,油松林的林木树高、胸径最大。30kg/株施肥处理更有利于培育出优质的白皮松林木,但在保证林木较好生长情况的前提下,25kg/株施肥处理更为经济。30kg/株施肥处理对促进白蜡林木的树高、胸径生长效果最好。30kg/株施肥处理有利于国槐林林木的加粗生长,而25kg/株施肥处理对国槐林林木的高生长促进作用较好。(6)25kg/株施肥处理较适合补充油松林林木在夏季生长旺季时所需的氮元素,而30kg/株施肥处理更有利于预防油松林林木秋季出现氮元素的“养分稀释”现象;对补充油松林林木的磷元素和钾元素效果较好的是30kg/株施肥处理。25kg/株施肥处理能够较好地补充白皮松林林木整个生长期所需的氮元素和磷元素,而该施肥处理对补充白皮松秋季所需的钾元素更为有效;30kg/株施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白皮松林在夏季生长旺季时林木的钾元素含量。25kg/株施肥处理对补充白蜡生长所需的氮元素及其生长旺季所需的磷元素较为有效,而30kg/株施肥处理更适合为白蜡生长补充所需钾元素及在秋季为白蜡林林木补充磷元素。对国槐林来说,30kg/株施肥处理对补充其叶片全氮、全钾含量及夏季生长所需的磷元素表现较好,而25kg/株施肥处理更适合提高国槐林生长后期所需的磷元素。(7)25kg/株施肥处理对提高油松林和白皮松林林木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效果最佳,而30kg/株施肥处理能够较好地提高白蜡林和国槐林林木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8)25kg/株施肥处理对增加油松林、白皮松林林木叶面积、叶干重和叶片含水率效果最好,而30kg/株施肥处理较为适合提高白蜡林和国槐林林木的叶片叶面积、叶干重和叶片含水率。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整理分析肺系疾病“虚不受补”状态的核心要素特征,从状态辨识,探讨形成“虚不受补”状态的临床证候规律,总结导师临证辨治经验,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对虚证及虚实夹杂证患者的补益方法,避免出现“虚不受补”。方法:通过梳理古籍及近现代文献,初步整理分析历代学者对“虚不受补”状态的内涵、病因、病机认识,定义“虚不受补”状态。结合导师临床主攻呼吸系统方向,临床收集导师治疗肺系疾病“虚不受补”状态病例,通过
活性物质是一类可以从环境中获取能量来产生自主运动的物质。最初主要是指生物体系,既包括微观尺度的马达蛋白、细胞和细菌,也包括宏观的鱼群、鸟群等。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人工合成的自驱动粒子在实验室被制造出来,它们成为研究活性物质行为的重要模型体系。活性物质是典型的动力学非平衡体系,存在着大量有待发掘的新奇现象,从而成为目前软物质研究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本文以球形活性布朗粒子为基本模型组分,采用分
被动毫米波成像技术已经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对目标毫米波极化辐射特性的研究可以获得目标更多的信息。本文通过应用毫米波辐射图像模拟技术,仿真获得了复杂目标的任意线极化角度辐射成像图像,并对目标线极化辐射特性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论文首先从目标热辐射理论出发,建立了目标毫米波辐射观测模型。进一步建立了大气毫米波辐射计算模型、均匀与非均匀地物媒质辐射以及金属媒质辐射的计算模型。在此研究上提出了复
矩阵理论和算法可以用来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诸多问题,这些工程领域通常有数字信号处理、高速网络信息传输、信息加密和图像处理等,矩阵运算在这些大规模数据分析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系统中往往需要进行实时性运算,其执行效率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科学和工程问题的日益复杂,往往需要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矩阵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常用的矩阵运算有加法、减法、乘法、除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骤减,导致生态系统碳汇效益发生变化。本文以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选取四个优势物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早熟禾(Poaannua)、二柱头薦草(Scirpus distigmaticus),设置四种凋落物多样性,研究凋落物多样性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多样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沿途省市和终点白洋淀起到引水、灌溉等调控效益的同时,也会对该工程引黄口的水沙情势和水沙丰枯遭遇概率等产生影响,针对该工程起点渠村引黄口进行相关研究,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该工程实施前后59年的径流和含沙量日数据的基础上,从水沙情势变化、径流变化归因分析、水沙边际函数和联合分布函数构建、丰枯遭遇分析等方面进行水沙综合分析,主要结论下:(1)“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后,考虑赋值的
目的:筛选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疗效差异的受试者,借助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SL-MRI),探讨针刺治疗对PDM患者不同脑区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灌注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PDM疗效差异的中枢机制提供科学
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在持续,城市面临的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水资源的缺乏和城市生态的严重成为当今面临的首要生态问题。本研究分析绵城市理论,国内外雨洪利用及
本文探索如何利用能够自适应计算的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一个高效、准确且能应用在实际场景的人脸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的主体部分是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如何利用能够动态自适应计算的神经网络来高效地完成人脸检测任务,以及如何利用有效的工程方法和算法完成实际场景的人脸识别任务。人脸检测是一个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任务,现今大部分优秀的人脸检测算法通过设计特定的网络结构或做权重裁剪来缩减计算
研究背景与目的: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卵巢癌)是妇科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是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研究显示MyD88在约77.1%的卵巢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