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达尔文《物种起源》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不仅被运用到经济市场中的企业竞争中,也早已被运用到企业内部管理中来。“末位淘汰”是组织为了追求高绩效而采用的一种强势管理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末位淘汰”在全球企业界被普遍使用,最负盛名的就是通用公司GE原总裁韦尔奇的“活力曲线”。其目的在于使员工处在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中,激发员工的进取心,使得人人都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工作,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以取得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提高和共同发展。末位淘汰在一些企业成效卓著,但是也有不少企业在实施该机制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 因此,末位淘汰机制争议颇多。在本文中,本人通过对多家实施末位淘汰机制企业的现场调研,并以其中一家企业为例,全面、客观阐述末位淘汰机制的正、负面影响和局限性,以及实施末位淘汰机制的必要条件,探索“末位淘汰”机制的作用机理,对末位淘汰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如何实施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是使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末位淘汰机制的利弊得失。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鲶鱼效应”的角度解释了末位淘汰制的比例问题,以全新的视角将末位淘汰“比例”看作“鲶鱼”,利用这条“鲶鱼”促使员工积极应对竞争压力,使员工、团队、整个企业生气勃勃,充满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