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曼荼罗:休斯诗歌的精神治疗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i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特·休斯是一位杰出诗人,一位富有良知的作家。他拥有渊博的知识,精熟文学、人类学、考古学、哲学、宗教和心理学,并时刻关注着社会变迁与时局动荡。他为困扰后现代西方的危机所苦,从而拿起笔来,开始勾勒走出西方后现代社会危机四伏的迷宫的路线图。他感觉到了迷宫中的危险,开始试着探寻一条安全的通道。他不是用双脚,而是用手中的笔来探寻。   他意识到这些危机深深植于西方文明之中。西方文明将后现代社会的西方人异化,使他们既脱离了内在天性,也脱离了外在自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基督教。基督教乃西方文明的核心。基督教强调压抑人的内在天性,强调开发利用外在自然为人谋福利。在谋求更大福利过程中,西方人己将西方文明推到极致。西方文明到了危险的悬崖之边。工业化过度发展,其代价则是外在自然的巨大破坏。人异化于外在自然,可自然乃人类衣食父母,也能慰藉人的心灵。自然正在遭受蹂躏;自然正在消亡。若无良策可选,人类将失去保护他的护身符一大自然,而人类也迟早会消亡。过度发展的工业也导致了理性主义的肆虐,它反过来进一步压抑人的内在天性。基督教已无力辖住这一人生就有之的天性。若内在天性被压太久,它将暴发出来。这可是灾难。压抑内在天性可导致精神分裂或其它问题。既然问题症结在于西方文明上,或确切地说,是在基督教上,休斯的探寻之旅将围绕文明和宗教展开。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休斯先是点出后现代西方社会潜伏的危险,然后便寻找摆脱危机之路。休斯点出危险所在,这乃是他探寻之旅第一步。在他的前三部自然诗集一《雨中鹰》,《牧神》和《木神》中,他展示了暴力。他的第二步就是试图将后现代西方人与外在自然融在一起,使内在天性不再被剥离,这分别是《乌鸦》和《洞穴神鸟》两部诗集的主题。他发现这很难做到。于是,他用基督教做了最后一次尝试,他想用它来救赎病中的西方,这乃是《沉醉》的主题。尽管救赎以失败告终,休斯仍然信心不减。在《埃尔梅废墟》和《摩尔镇》中,他寻求回归自然。这是他在读了东方哲学和宗教书籍之后进行的探索。这次探索为他的最后成功打下铺垫。在他最后一部重要自然诗集《河流》中,基督教、道教和佛教融和在了一起,这为救赎后现代西方社会危机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方法。东方宗教,尤其以藏传佛教为代表,是救治西方的良药。诗歌作为诗人的曼荼罗,促使诗人完成了西方文明最终走出危机的路线图。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关于语言三大元功能及其在语言系统上的体现的讨论作为理论基础,以英汉旅游广告语篇作为研究语料,探讨和分析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人际元功能在英
本文主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通过策略培训来促进大一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初次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与学生对学习者自主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实验研究正是在这一之上基础上
近几年原型批评在国内进行得轰轰烈烈,除了介绍原型批评理论的文章经常见于各种期刊杂志之外,利用原型理论进行实践批评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但目前原型批评实践有一种倾向,即
反拨效应通常指考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属语言测试的社会质量标准。根据其影响的性质与程度,反拨效应有正、负之分。国外对反拨效应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成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犹太性一词中蕴含很多文化因素,很难用一个精确的定义来概括,但马拉默德在小说创作中却很明显地将这一文化特质表现在了犹太文化传统与犹太道德观两个方面。本文拟从其小说《修
非洲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及其代表作《隐形人》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及世界文学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埃里森将爵士乐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他赋予了《隐形人》中的人物和
本文通过引入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的文化模式的分类来对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以实现两大目的:其一,将习语按文化模式进行归类比较,从而帮助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习语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