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但就普通高中而言,课程体系建构及其实践运作却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程地位的异化与畸变。应当说,知识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每门课程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有不可替代的相应作用。目前而言,多数普通高中以高考升学率作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同学科教师地位不平等,学生学习过程的不平等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尽合理,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也滞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对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产生不利影响。开展普通高中课程地位的社会学研究,有利于完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促进教师地位均衡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明确普通高中课程地位的内涵及其价值,即对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基于课程社会学理论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理论等对普通高中课程地位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第二章从学校课程表课程安排和实际的课时安排差异、非高考类课程的现实处境、教师和学生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科教师的地位差异等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对两所普通高中进行实地调查,得出普通高中课程地位差异的基本情况。第三章从高考评价制度、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几个方面分析制约普通高中课程地位的因素,分析造成课程地位分化甚至畸变的原因。第四章结合普通高中课程地位差异的具体原因,探索普通高中课程地位走向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地位的社会学分析,能够了解和认识当前高中阶段课程地位的现状,找出造成课程地位分化和畸变的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为促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