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疾病中海马与脑血管关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198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磁共振成像基础上,对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及脑血管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动物抑郁模型动态观察海马体积、海马组织及脑血管的变化,探讨抑郁症海马体积及脑血管间的影像学变化特征,为抑郁症血管性发病机制做进一步探索性研究。  第一部分:抑郁症患者海马及脑血管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组别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及脑血管变化,揭示两者间潜在关联。  方法:选取首次就诊单向抑郁症患者,共60例,按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评分后,分为轻、中、重三组,各为30、17及13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颅脑3D-FLASH序列及MRA3D-TOF序列扫描。所得图像以DICOM格式传入GE Centricity DICOM Viewer3.1.1软件及Mimics12.0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由课题组3名成员盲法对图形进行分割和勾画,分别计算左右侧海马体积及海马总体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测量MRA3D-TOF序列大脑后动脉在环池区分支动脉(即海马供血动脉)的最大直径及长度。对比分析海马供血动脉及海马体积变化两者间潜在关联。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海马体积缩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右侧海马体积及海马总体积分别为:轻度组:(2137±63)mm3、(2143±59)mm3、(4280±122)mm3;中度组:(1928±86)mm3、(1949±84)mm3、(3877±168)mm3;重度组:(1788±79)mm3、(1793±87)mm3、(3581±166)mm3;正常组:(2164±73)mm3、(2172±65)mm3、(4336±138)mm3。中度及重度组海马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unnett-t值分别为-13.96,-21.02,p均<0.01),轻度组较正常组仅表现为数值上的缩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Dunnett-t=-2.02,p>0.05)。MRA3D-TOF序列显示大脑后动脉环池区分支动脉的最大直径及长度分别为:轻度组:(0.51±0.13)mm、(13.97±2.18)mm;中度组:(0.42±0.09)mm、(11.28±2.87)mm;重度组:(0.33±0.11) mm、(9.46±2.63) mm;正常组:(0.58±0.12)mm、(15.32±2.54)m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供血动脉的最大直径及长度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逐渐变细变短,中度及重度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抑郁症患者,海马主要供血动脉及海马体积均发生显著变化,且两者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第二部分:大鼠抑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联合孤养模式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动态观察其行为学,分析并评价该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依行为学评分,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应激组,各15只。对照组不处理,应激组按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及孤养模式建立抑郁模型,共应激8周。两组分别在实验前及实验开始后每周末依次进行体重测量、糖水消耗百分比试验及Morris水迷宫试验,直至第8周末实验结束。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体重、糖水消耗百分比及Morris水迷宫平均潜伏时间于建模第3周发生显著性改变(t值分别为3.88,4.12,-3.19,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应激时间的增加,三者较对照组呈动态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及孤养模式相结合,在第3周成功建立大鼠抑郁模型,该模型能很好的模拟抑郁症主要临床症状,且抑郁模型行为学的改变可维持较长的时间,为动态观察抑郁症组织结构及生理生化改变提供了优良条件。  第三部分: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与脑血管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抑郁模型大鼠脑血管、海马组织及细胞形态进行动态分析,揭示三者变化的内在关联。  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应激组,各15只。对照组不处理,应激组按制备抑郁模型处理。分别于第0、2、4、6、8周对其进行MR扫描,后摘取海马组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海马各区细胞形态,同时采用Mimics12.0软件勾画受试大鼠脑血管及海马。分析不同应激时间,大鼠脑血管变化、海马组织及细胞形态变化的潜在关系。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应激周龄增加,应激组大鼠大脑后动脉管径及长度逐渐变细缩短,于第8周时最为显著[左侧:对照组(0.31±0.04、5.53±0.62)mm,应激组(0.25±0.02、4.64±0.61)mm,p值均<0.01;右侧:对照组(0.30±0.03、5.59±0.64)mm,应激组(0.24±0.03、4.72±0.67)mm,p值均<0.01]。与此同时,海马细胞形态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受试大鼠应激周龄增加,海马DG区、CA1区及CA3区的细胞数目逐渐减少,体积逐渐缩小,核染色加深,排列紊乱、疏松。另外海马体积随着应激周龄增加亦发生相应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海马体积逐渐缩小,于第8周时最为显著[左侧:对照组(40.62±2.32)mm3,应激组(34.18±2.25)mm3,t=7.72,p<0.01;右侧:对照组(40.47±2.25)mm3,应激组(35.63±2.48)mm3,t=5.60,p<0.01]  结论:随着应激时间的增加,抑郁模型大鼠脑血管、海马组织及细胞形态均发生显著变化,且三者存在一定相关性。
其他文献
微课的创新应用可以为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支持.本文首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应用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有效性建设的实际需要
摘 要: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所以要学好英语就要做到“张开嘴”,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互动,增加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高中英语 互动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的学习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展开的,所以说教学质量就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教学只是为了应付将来学生要面对的高考,而忽视英语知识的实用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高氧诱导的新生鼠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 前言 视网膜内血管的迷乱生长是由于缺血引发的正常血管生长环境的崩解而出现的病理形态,而且它也是增殖型糖尿病
摘 要: 围绕学生英语学习需要活化教学策略方法,鼓励其在认真倾听和主动表述中丰富认知思维情感,有利于促进知识技能转化生成。以听学为起点,突出语言表达和实践模拟,引导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环境中自由交流沟通,帮助其在主动灵活运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英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听学 表达 情境  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围绕语言进行对话和交际的过程,展现着双方语言信息的输出、输入、沟通,让学生从被动听学
摘 要: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而疑问是有艺术性的,特别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如果能设置巧妙、有效提问,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激活英语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开阔的思维,使学生轻松化解英语教学重点、难点,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质疑艺术 高效课堂  德国的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他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时教育的核心所在。”学生心性,兴趣的唤
摘 要: 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在进行语篇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在具体语境中把单词融入句子中,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从而使语篇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语篇教学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倡导“词句结合,语篇感悟”,强调不仅要重视语篇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英语语篇教
目的:观察CD1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方法:以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