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润一郎《鹤唳》文本中的隐喻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鹤唳》(1921年)是谷崎润一郎创作于1918年首次中国旅行之后的一部短篇小说。由于作品中融入了众多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元素,所以此篇小说中故事设置发生的舞台背景虽然不是在中国,但仍属于取材于中国,有浓郁东方色彩的“中国情趣”作品群中的一部。虽然同属于谷崎创作的系列“中国情趣”作品中,但《鹤唳》在谷崎的精神立场上属于一个转折性的文本,在“中国情趣”作品中占有比较特殊的重要位置。《鹤唳》这一文本中主人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和由此展现出的文化内涵显然与其他作品不同。《鹤唳》中所展现的中国情趣更富有隐喻性,更趋向于精神的传递,蕴含了作者对自身理想的精神境地的执着追求。隐喻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当代更是形成了跨学科多元研究的热潮和趋势,成为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也成为了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相似性与体验性的角度出发探讨《鹤唳》这篇文学作品,可以拓宽文学文本研究的视野、丰富文学研究的内容。文学中存在隐喻现象,因为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隐喻是语言的属性,文学中隐喻现象无处不在,但是文学不仅是文字形式,文学中的隐喻问题也不单单等于语言问题,作家与读者这些文学的创造者与欣赏者的语言能力,与文学的理解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文学作为一种涉及语言、读者、作家、世界等众多要素的艺术形式,其中的隐喻现象也是存在于这些要素促成的艺术形式之中并呈现出其能够对文本做出更好的诠释的功能。文学中的隐喻是避免日常用语过于粗浅和直白的重要手段。通过隐喻构筑基于作者心理现实性和理想性的文学作品,通过唤起读者某种相似性的联想,激发读者对作品情感与想象的共鸣。文学隐喻是体验性的,并非作者的异想天开。隐喻在文学中的使用,有助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与社会文化背景,继而增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谷崎润一郎一生与中国渊源甚深,虽然谷崎在日本文学史上以唯美派作家而著称,但实质上与唯美作品并行的还有一系列“中国情趣”的作品。谷崎一生仅有的两次海外旅行到访的都是中国,并且以旅行经历与个人体验为素材,创作了众多作品。所以拙稿从隐喻角度出发去解读谷崎的《鹤唳》这一文本,以期对激发读者获得对作家情感与想象更多的共鸣起到一定的助益作用。
其他文献
均值的研究是算子代数中比较热门的课题之一.近几十年来,引起了不少科学家和数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Anderson,Molnar,Trapp,Gaal等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
在本论文中,我们以3,5-二苯基-1,2,4-三氮唑(Ph2tz H)和3,5-二叔丁基-1,2,4-三氮唑(tBu2tz H)为配体,分别与Ag NO3和Ag BF4反应得到两个结构相同的阳离子型MOF:Ag Tz-1:Ag8(3,5-Ph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类微分系统的极限环分支,一类是多项式系统,另一类是分段光滑系统.众所周知,Melnikov函数方法和平均理论方法是研究微分系统极限环分支的两种重要方法.本文
聚丙烯腈(PAN)纤维是重要的合成纤维,以其良好的柔软性、回弹性、蓬松保暖性等特性而拥有“人造羊毛”的美誉,在纺织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PAN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值约
随着对淡水的需求量增加,水净化和膜脱盐技术一直致力于通过有效的手段增加供水量。基于反渗透膜的水处理技术具有高能耗以及水渗透性低的特征,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水通道蛋白
有机废水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还会打破水生态循环系统。传统处理废水的方法处理条件苛刻,能耗高,而新型的半导体光催化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因此本文根据前
N,N’-二取代邻芳二胺作为特殊的芳胺结构,不仅是许多生物活性分子的核心骨架,还可以作为功能材料和配体的合成前驱体。正是因其广泛而深远的应用价值,N,N’-二取代邻芳二胺
迅速发展的有机硅产业对有机硅单体合成核心装备有机硅流化床的大型化、高效化要求越来越高。为研发更高产能的主体直径3200mm(DN3200)的有机硅流化床,开展了实验样机的设计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由玉米狄克氏菌Dickeya zeae引起,扩散速度快,危害性大,近几年在我国香蕉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多见于病原菌的培养性状、生理生
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淡化海水矿物质含量很低,不适宜直接饮用。且淡化海水进入市政管网后,由于其低碱度低硬度等水质特点可能会导致红水现象的产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