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978年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已逐渐成为治疗不孕不育夫妇的重要手段。该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冻融复苏胚胎移植(FET)以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及诊断(PGS/PGD)。然而,辅助生殖技术与自然妊娠不同,它涉及一系列非生理的过程:超促排卵、手术取卵、体外受精、显微注射以及胚胎移植等,还可能发生包括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胎妊娠(MP)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IVF术后母儿的安全性受到了高度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这一结局的报道均不一致。基于此,本研究回顾了我中心患者的围产期状况与新生儿出生情况,拟为这尚存争议的问题提供更多的理论数据依据及参考。第一部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母亲围产期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西南医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技术并成功活产的孕妇1237例(助孕组),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fresh embryo transfer)711例(鲜胚组),冻融复苏胚胎移植周期(frozen thawed embryo transfer)526例(冻胚组),并以2014年我院产科收治的自然妊娠孕妇50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排除标准为:助孕组排除冻卵周期、赠卵周期以及失访的患者。所有病例均通过病历回顾及电话随访等途径了解两组母亲围产期并发症情况,所有数据均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且通过第三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2015年科研第(67)号]。收集以下数据:1、基本情况:助孕组不孕原因、患者年龄;2、助孕组复杂性妊娠:流产率、异位妊娠率;3、围产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子痫前期、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PRO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 in pregnancy,ICP)和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4、生产经过:生产方式(阴道分娩/剖宫产)、入ICU率。结果:1、助孕组平均年龄为30.4±4.2岁,不孕原因构成中,盆腔及输卵管因素962例(77.8%),排卵障碍35例(2.8%),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2.1%),其余为原因不明和男方因素(无精症、极度少弱精症等);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9.0±4.0岁,两组差异显著(P<0.05)。2、助孕组内鲜胚平均年龄为30.6±4.3,冻胚平均年龄为30.2±4.2,两组无差异;鲜胚的早期流产117例,晚期流产60例,异位妊娠34例;冻胚的早期流产115例,晚期流产18例,异位妊娠33例,鲜胚早期流产率较低,晚期流产率较高(P<0.05),异位妊娠率无差异(P>0.05)。3、助孕组围产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656/1237),其中PIH104例,子痫前期13例,前置胎盘145例,胎盘早剥7例,PROM257例,ICP74例,产后出血56例;对照组围产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1%,1667/5040),其中PIH56例,子痫前期50例,前置胎盘176例,胎盘早剥24例,PROM1057例,ICP219例,产后出血85例。与对照组比较,助孕组PIH、前置胎盘、ICP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P<0.05)。4、助孕组内鲜胚组围产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8%,304/711),其中PIH58例,子痫前期8例,前置胎盘74例,胎盘早剥4例,PROM109例,ICP27例,产后出血24例;冻胚组围产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9%,352/526),其中PIH46例,子痫前期5例,前置胎盘71例,胎盘早剥3例,PROM148例,ICP47例,产后出血32例。与鲜胚组比较,冻胚组ICP、PROM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P<0.05)。5、单胎妊娠,助孕组围产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457/891),其中PIH66例,子痫前期11例,前置胎盘112例,胎盘早剥5例,PROM172例,ICP58例,产后出血33例;对照组围产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8%,1620/4944),其中PIH52例,子痫前期46例,前置胎盘172例,胎盘早剥21例,PROM1038例,ICP209例,产后出血82例。与对照组比较,助孕组PIH、前置胎盘、ICP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P<0.05)。6、双胎妊娠,助孕组围产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5%,199/346),其中PIH38例,子痫前期2例,前置胎盘33例,胎盘早剥2例,PROM85例,ICP16例,产后出血23例;对照组围产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9%,47/96),其中PIH4例,子痫前期4例,前置胎盘4例,胎盘早剥3例,PROM19例,ICP10例,产后出血3例。与对照组比较,助孕组ICP以及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高(P<0.05)。7、助孕组孕妇剖宫产率[1127/1237(91.1%)]明显高于对照组[2450/5040(48.6%)](P<0.05)。8、助孕组孕妇因孕期并发症入住ICU率也较对照组高(P<0.05,10/1237 vs 3/5040),但助孕组内鲜胚组与冻胚组母亲入ICU率无差异(P>0.05,4/711 vs 6/526)。结论:1、助孕组患者多有不孕的特殊疾病且平均年龄较大,其围产期PIH、前置胎盘、ICP、产后出血以及子痫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助孕组内鲜胚组的早期流产率较低,晚期流产率较高,围产期ICP、PROM以及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3、助孕组母亲的剖宫产率较高,因产时并发症入ICU率较高。第二部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子代出生结局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西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助孕技术并成功妊娠的孕妇1237例,子代共计1583例(助孕组),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后出生子代925例(鲜胚组),冻融复苏胚胎移植后出生子代658例(冻胚组),并以2014年我院产科收治的自然妊娠孕妇后代5136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随访新生儿出生时刻的情况。排除标准同第一部分。收集以下数据:1、基本情况:子代数、多胎率以及出生孕周;2、新生儿出生结局:体重、低体重儿、早产、新生儿入ICU(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住院、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3、新生儿出生缺陷:心脏发育异常、六指畸形、尿道下裂、单脐动脉等。结果:1、助孕组后代数共计1583例,平均孕周为38.1±2.2W,其中单胎891例,双胎346例(后代692例),多胎的发生率为28%;对照组后代数共计5136例,平均孕周为38.8±1.9W,其中单胎4944例,双胎96例(后代192例),多胎的发生率为1.9%。与对照组比较,助孕组多胎率较高,后代平均出生孕周较小(P<0.05)。2、助孕组内鲜胚组后代数共计925例,平均孕周为37.4±2.2W,其中单胎497例,双胎214例(后代428例),多胎的发生率为30.1%;助孕组内冻胚组后代数共计658例,平均孕周为37.9±1.9W,其中单胎394例,双胎132例(后代264例),多胎的发生率为25.1%。与冻胚组比较,鲜胚组的孕周较小(P<0.05)。3、助孕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共计43例,NICU3例,低体重儿401例,早产150例,新生儿住院285例,后代出生平均体重2964±635(g);对照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共计143例,NICU0例,低体重儿346例,早产320例,新生儿住院661例,后代出生平均体重3241±531(g)。与对照组比较,助孕组NICU、低体重儿、早产以及新生儿住院的概率较高,后代体重较低(P<0.05)。4、助孕组内鲜胚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共计25例,NICU0例,低体重儿253例,早产93例,新生儿住院162例,后代出生平均体重2900±621(g);助孕组内冻胚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共计18例,NICU3例,低体重儿148例,早产57例,新生儿住院123例,后代出生平均体重3055±645(g)。与冻胚组比较,鲜胚组低体重儿率较高,后代体重较低(P<0.05)。5、单胎子代,助孕组NICU2例,低体重儿59例,早产63例,新生儿住院171例,后代出生平均体重3326±513(g),孕周38.7±1.8W;对照组NICU0例,低体重儿229例,早产298例,新生儿住院602例,后代出生平均体重3280±488(g),孕周38.9±1.8W。与对照组比较,助孕组NICU、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住院率较高,后代体重较高,孕周较小(P<0.05)。6、双胎子代,助孕组NICU1例,低体重儿342例,早产87例,新生儿住院114例,后代出生平均体重2501±450(g),孕周36.4±2.2W;对照组NICU0例,低体重儿117例,早产22例,新生儿住院59例,后代出生平均体重2233±601(g),孕周35.1±3.0W。与对照组比较,助孕组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住院率较低,后代体重较高,孕周较大(P<0.05)。7、助孕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其中有13例心脏发育异常,7例六指畸形,4例尿道下裂,2例单脐动脉;对照组出生缺陷发生率1.5%,其中有10例尿道下裂,12例唇腭裂,5例单脐动脉,17例六指畸形,25例心脏发育异常,2例脐膨出,3例双肾畸形,2例外生殖器畸形,2例消化道畸形,两者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无差异(p>0.05)。助孕组内鲜胚组(16例)与冻胚组(10例)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也无差异(p>0.05)。结论:1、助孕组多胎率较高,孕周较小,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低。2、单胎比较,助孕组NICU、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住院的概率较高。3、双胎比较,助孕组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住院率较低,后代平均体重较高。4、助孕组内鲜胚组低体重儿率较高,平均出生体重较低。5、助孕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缺陷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