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新型吡嗪蒽腙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独特的蒽腙类抗肿瘤药物-比生群作为结构基础,将蒽腙侧链的药效团改为吡嗪,合成出了两种新型吡嗪蒽腙类衍生物;并以其为配体合成了7种新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在细胞水平上,运用MTT法对合成出的9种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在分子水平上,通过荧光光谱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对化合物与DNA、拓扑异构酶Ⅰ两种典型抗肿瘤作用靶点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上这些工作为探索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经验和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合成出了两种新型吡嗪蒽腙类衍生物配体,分别是:9-吡嗪蒽腙(9-APZH)、9,10-双吡嗪蒽腙(9,10-APZH);并选取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金属元素(Pt、Pd、Cu、Co、Ni、Zn)与两种配体配位反应,合成了7种新的金属配合物,分别是:9-APZH-Cu、9-APZH-Co、9-APZH-Ni、9-APZH-Pd、9-APZH-Zn、9-APZH-Pt及9,10-APZH-Cu。利用电喷雾质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以上9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运用紫外光谱法检测了9种化合物在室温条件下均可以稳定存在。在细胞水平上,运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对6种常见肿瘤细胞系(人胃癌细胞MGC-803、人宫颈癌细胞He La229、人膀胱癌细胞T-24、人肝癌细胞Hep-G2、人非小肺癌细胞A549-DDP、人肺癌细胞NCl-H460)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与人正常胚胎肺成纤维细胞WI-38和人正常肝细胞HL-7702进行对比,探讨其细胞毒性选择性。通过测定所得的抑制率和IC50值可知,两种吡嗪蒽腙配体的体外细胞毒性均不显著,而从初筛抑制率来看,与比生群结构更为类似的双吡嗪蒽腙9,10-APZH配体的活性又总体上高于单侧链的9-APZH配体。配合物方面,9-APZH的几种金属配合物亦未显示出显著的细胞毒性,IC50值均>20μM。只有9,10-APZH-Cu对Hep-G2、A549-DDP、NCl-H460和He La229等细胞株表现出了较好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且活性不但高于9,10-APZH配体,也高于临床抗癌药物-顺铂。值得注意的是,9,10-APZH-Cu配合物对人正常胚胎肺成纤维细胞WI-38和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并没有产生细胞毒性,显示出该配合物具备良好的细胞毒性选择性。随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配合物9,10-APZH-Cu诱导Hep-G2、A549-DDP、NCl-H460和He La229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诱导周期阻滞实验中,9,10-APZH-Cu配合物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周期阻滞;在诱导细胞凋亡实验中,9,10-APZH-Cu配合物均可以诱导Hep-G2、NCl-H460和He La229细胞不同程度上的凋亡。最后,9,10-APZH-Cu配合物有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的潜在前景,是本文所合成的一系列新型蒽腙衍生物中的重要发现。在分子水平上,针对蒽环类药物的典型作用靶点:DNA和拓扑异构酶,应用竞争性键合荧光发射光谱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实验方法初步研究了8种化合物与DNA及拓扑异构酶Ⅰ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化合物与DNA之间存在一定的插入作用,与经典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相符。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中,本文所论述的化合物均对TopoⅠ的活性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均是较强的TopoⅠ抑制剂。这位后续探讨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数据和参考。从构效关系来看,在合成出的两种吡嗪蒽腙衍生物配体中,单吡嗪的9-APZH配体和9、10位双吡嗪的9,10-APZH配体都没有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但9,10-APZH唯一的铜配合物9,10-APZH-Cu的抗肿瘤活性较好,推测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1)9、10位均引入吡嗪环,生成与比生群对称结构类似的双吡嗪蒽腙结构,不仅扩大了配体的共轭面积,而且保持了良好的芳香平面性;(2)进一步与生物活性离子Cu(Ⅱ)配位结合,形成正协同作用。上述优势已经被证明有利于DNA的插入,从而大大提高DNA拓扑异构酶Ⅰ对DNA转录的抑制活性。而拓扑异构酶Ⅰ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这也与9,10-APZH-Cu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有显著增殖抑制活性的实验结果一致。本文对于新型吡嗪蒽腙类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探讨与研究为进一步丰富新型抗肿瘤配合物的相关工作提供了科学数据及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近年爆发的“新冠肺炎”,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染速度最快、影响范围最广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已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新华深度》依托新华社和新华网的数据来源,在传播新闻信息和舆论引导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成为“新冠肺炎”期间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研究《新华深度》“新冠肺炎”的相关报道,
我国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课标)首次提出了“学科大概念”一词,新课标引入大概念,有利于促进内容的结构化与知识的系统性.以大概念为核心的课程设计能够把学习内容、核心素养合为一体,形成数学课程的整体规划,这在教学实践中是极为重要的.新课标没有明确“学科大概念”的定义,也没有明确如何用大概念来组织教学内容,从现存的文献来看,虽然一线教师对大概念的教学研究较多,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能源生产能力大幅增长,虽然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持基础,但也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在“十四五”时期提出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战略,着力调整能源结构,这将使能源相关行业对板式换热器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也为板式换热器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家在节能环保领域全球领先的丹麦企业,D公司长期关注清洁技术,始终
芯片是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元件,随着消费者对电子产品需求的增长,能降低芯片制造成本的晶圆级封装成为制造现代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然而,晶圆在经历热固化、热回流等过程后易在内部积累较大的应力,宏观上表现为晶圆翘曲,严重的晶圆翘曲变形会带来界面分层、焊点断裂、裂片等诸多影响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问题。针对晶圆在封装工艺中的翘曲测量问题,本文采用高精度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开展晶圆翘曲变形监测研究,
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绪言、第一章“‘未过门夫死回与财钱一半’案例”、第二章“‘禁回回抹杀羊做速纳’案例”、第三章“‘乱言平民作歹’和‘番禺县官保放窃贼’案”、第四章“《元典章》中两则有关回回官员的案例”。正文之后是附录“元‘回回哈的司’再探”、小结和参考文献。绪言。首先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在其疆域内,生活着蒙古人、汉人、回回人等诸多民族,
翼型(Airfoil)是空气动力学中的经典结构,其特有的绕流形态能显著降低流动损失,因而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换热领域。本课题着力于将翼型结构应用于不同场景的换热器通道设计,通过综合的换热-压降性能评估和局部换热机制分析,深入探讨了翼型结构在换热器通道中对强化换热和流动损失的影响机制,考察了翼型结构的几何设计参数以及排布方式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课题首先研究了一种应用于翅片管式换热器强化换热的翼型结构
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今最广泛使用的化学电源,其具有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发展的需求,使得锂离子电池需要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其中负极材料对其性能的影响较大,现在主流的商业化石墨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但其372 m Ah g-1的质量比容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了,但由于石墨的价格优惠,循环性能好,仍为负极材料的首选,因此我们要寻求改性方法,使其
p53失活是肺癌治疗无效和耐药性产生的常见诱因,使得基于重构p53抗癌功能作为肺癌治疗策略成为可能。但研究发现基于重构p53抗癌功能的治疗策略在细胞水平研究非常有效,但在人体或动物水平收效甚微,原因是p53抗癌功能不能有效的被激活。p53抗癌功能与其磷酸化位点有关,之前研究结果表明S15位点的磷酸化在p53抗癌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研究发现S392位点的磷酸化与重构p53抗癌功能密切相关。这两个
近几年,随着各个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配位化学发展迅速,逐渐向功能配位化合物方向发展。过渡金属和三氮唑配体的自组装晶体工程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在此背景影响下,许多依靠共价键,氢键,π-π堆积及其它作用力形成的配合物也相继被报道。自从出现了在溶剂热条件下第一例原位反应的报道,作为配合物合成方法之一的溶剂热法受到许多科学家的追捧。这种合成方法被相继用于新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新有机反应的发
喹啉(Quinoline)也叫做氮杂萘,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杂环,其衍生物具有抗疟疾、抗菌、消炎、抗HIV、抗结核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在药物化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药理活性研究,一直受到有机合成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4-氨基喹啉-3-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综述了喹啉化合物特别是4位取代喹啉衍生物的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