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偏头痛(migraine)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我国有大量患者因偏头痛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因偏头痛缺乏预防性治疗,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危险,使缺血性脑卒中,脑白质异常的风险增加,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还可以和多种疾病共病,如癫痫,抑郁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等,WHO提出偏头痛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障碍,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的常见的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2]。偏头痛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高,危害大。有研究显示,偏头痛和睡眠障碍常常共同存在于一个患者,偏头痛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显示偏头痛和睡眠存在复杂而又密切联系[,而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通过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检索,国内相关文章近十五年仅有十余篇,且都是通过主观调查问卷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而且有不一致的地方。多导睡眠图是目前可以客观反映受试者的睡眠状况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受试者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进行全夜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m, PSG),来分析偏头痛患者主、客观睡眠状况。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成年偏头痛中的常见类型:无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 MO)和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 MA),其选取的标准是根据2013年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分类和诊断标准,年龄主要是选取的18岁到60岁的成年人。目的对无先兆性偏头痛和先兆性偏头痛的PSQI睡眠指数量表评分和PSG的各个睡眠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两种常见类型偏头痛的主客观睡眠状况和睡眠脑电图特征。进一步探讨偏头痛和睡眠障碍的关系。为临床研究治疗偏头痛合并睡眠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单纯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MO组)60例;先兆性偏头痛患者(MA组)45例及同期院内体检的无头痛史的正常健康人员(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研究,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PSQI评分和PSG研究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PSQI评分和PSG监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相关专业医务人员负责(由神经内科医师、脑电图医师、技师、护师各一名)。问卷和监测前均告知受试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资料汇总整理后用sigmastat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计数单位用卡方检验比较,用例数(%)表示;计量单位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二组比较用t检验,三组及三组以上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秩和检验。)结果1.主观睡眠质量方面分别对三组受试者的PSQI睡眠状况评分,MO和M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1.9225,P值为0.007<0.01,有、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主观睡眠质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差),而MA组和M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通过PSG分别记录了MO组,MA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睡眠进程和结构变化,用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别,发现MO组与MA组的卧床时间(TIB), S1cTnI、S2期睡眠百分比分别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而MO组和MA组之间的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MO组和MA组的REM睡眠潜伏期(RL)与正常对照组差别分别有统计学意义(MO组P<0.01,MA组P<0.05),而MO组和MA组之间无显著差别;总睡眠时间(TST)、入睡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觉醒次数(AN)、快速动眼期(REM)百分比、深度睡眠(SWS)百分比,MO组与MA组分别和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TST减少,SL延长,SE降低,AN次数增多,REM%增多,SWS%减少,而MO组和MA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无先兆偏头痛和先兆偏头痛患者间的主,客观睡眠均无明显差别。2.偏头痛患者的主观睡眠状况较正常人差,客观睡眠结构紊乱,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进程发生改变。3. PSQI评分和PSG监测能综合评价偏头痛患者的睡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