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27a-3p/PPARγ在七氟烷致脑发育期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麻醉药物对婴幼儿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妊娠末3个月至出生后2-3年,是人类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期,在此期间未成熟神经系统对毒性因子异常敏感。动物研究已证实多种麻醉药物在此期间可以对发育期大脑产生毒性作用。七氟烷作为常用的吸入性全麻药物之一,由于其特有的理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儿科麻醉的诱导及维持。目前有研究证实接受反复七氟烷麻醉的动物幼崽可以在其成年后表现出学习能力缺陷和异常的社交行为,但具体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在大样本临床回顾性研究中,麻醉药物是否会对婴幼儿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依然存在争议,这可能与麻醉药物种类、剂量、作用时间与次数以及脑发育所处的状态均相关。另外,有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中包含了丰富的miRNA,其与神经系统发生和发育、神经干细胞分化、突触发生、树突棘形成等息息相关。本实验首先通过临床观察,研究短时间七氟烷麻醉是否会对腭裂患儿脑发育产生影响。接着通过细胞及动物学实验研究miR-27a-3p/PPARγ信号通路在反复七氟烷麻醉致脑发育期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以期回答七氟烷是否会对发育期大脑产生毒性作用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本实验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单次短时程七氟烷麻醉对婴幼儿脑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目的:观察单次短时程七氟烷麻醉对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月龄小于18个月,需接受腭裂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七氟烷作为唯一全麻诱导及维持用药。以患儿自身作为参照,比较手术前后血浆NSE、S-100β水平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18个月第二版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II)评分。结果:共有101名患儿完成了6个月随访,其中86名患儿完成了18个月随访。手术前后血浆NSE、S-100β以及BSID-II评分未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单次短时程(小于2小时)七氟烷麻醉对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发现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但其远期效应仍有待进一步考证。第二部分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与纯度鉴定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并进行纯度鉴定,为进一步研究七氟烷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孕14天C57BL/6小鼠胎鼠的海马组织进行体外细胞原代培养。利用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βIII tubulin抗体和DAPI双荧光染色)鉴定所培养的小鼠神经元纯度。结果:体外细胞培养所获得的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纯度为94.3±1.9%。结论:本部分实验成功获取了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并完成了体外细胞培养,通过鉴定得到了较高纯度的海马神经元,为后续进一步实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第三部分miR-27a-3p/PPARγ对七氟烷所致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研究miR-27a-3p/PPARγ对七氟烷所致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至第7天的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4%七氟烷组(4%Sevo组)、4%七氟烷+miR-27a-3p抑制剂组(4%Sevo+inhibitor组)、4%七氟烷+罗格列酮组(4%Sevo+RSG组)。罗格列酮处理浓度为5μM,七氟烷处理时间为6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利用DH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OX1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miR-27a-3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IL-6、IL-1β及TNF-α含量。并用双荧光素酶检测miR-27a-3p和PPARγ之间靶向作用关系。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4%Sevo组处理神经元细胞6h后可使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含量、miR-27a-3p、NOX1和NOX4表达水平、以及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释放均增加。加入miR-27a-3p抑制剂或罗格列酮后可以部分抑制这些改变,但罗格列酮处理后并不能抑制七氟烷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内miR-27a-3p表达的增高。此外,miR-27a-3p和PPARγ之间具有靶向作用关系。结论:miR-27a-3p/PPARγ信号通路介导了七氟烷所致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作用,其作用部分是通过增加了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第四部分miR-27a-3p/PPARγ在七氟烷麻醉致小鼠脑生长爆发期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中的调节作用目的:通过动物在体实验验证miR-27a-3p/PPARγ信号通路在七氟烷麻醉致小鼠脑生长爆发期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出生6天的幼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simiR-27a-3p组(Si RNA组)、七氟烷麻醉组(Sevo组)、simiR-27a-3p+七氟烷麻醉组(Si RNA+Sevo组),七氟烷麻醉为2.2%浓度,每天2小时,共持续3天。在出生后第10和第45天,用TUNEL法检测各组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水平,DHE荧光探针检测ROS含量,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miR-27a-3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ARγ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匀浆中IL-6、IL-1β及TNF-α含量。待成年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比较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多次七氟烷麻醉可以使小鼠海马区细胞凋亡增加,miR-27a-3p、ROS的表达量增加,PPARγ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释放增加,并可以使小鼠成年后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通过对miR-27a-3p的干扰,可以部分抑制上述改变,改善多次七氟烷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结论:反复七氟烷麻醉可以上调小鼠海马区miR-27a-3p的表达,后者靶向抑制PPARγ蛋白水平的表达,通过增强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导致小鼠成年后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其他文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可微创重复取材,体外扩增能力强,被证明具有良好的软骨形成能力,是组织工程化软骨构建的理想种子细胞,但是BMSCs再生软骨在异位环境的骨化问题,严重限制了它在皮下软骨缺损(比如鼻子,耳朵)上的应用。与BMSCs不同,软骨细胞可以在异位环境维持稳定的软骨表型,这可能跟抗血管化因子的存在有关。软
背景及目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现有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所带来的副作用,使得治疗的风险-收益失衡。因而在减少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同时,改善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是目前复合组织移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细胞治疗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其中可能的解决方案,且已有骨髓间质干细胞用于临床移植免疫治疗的报道。而同为间质干细胞的脂肪干细胞由于其来源更为广泛,较骨髓间质干细胞有更大的应用前
背景与目的感染是骨科手术最具灾难性的并发症之一。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骨关节感染的基本环节。抗生素的给药有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两种方式。前者最为常用,但并发症较多,且较难达到足够的局部药物浓度。负载抗生素的骨水泥链珠是局部治疗骨关节感染的主要方式。然而其存在以下缺点:(1)不是生物可降解材料,需要二次手术取出;(2)植入时的药物突释以及抗生素耐药降低了其临床应用的效果;(3)骨关节感染经常伴随着骨吸收,
背景:幼年期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延迟出现,而成年期外周神经损伤后由于脊髓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炎症反应导致损伤后很快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幼年期的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小胶质细胞的状态如何目前尚不清楚。运动具有减轻成年期慢性镇痛的作用,那么运动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脊髓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进而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对于这种延迟发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一样有效,目前还缺乏此类的研究。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幼年期
目的:本研究从个体和群体角度开展了骨代谢领域的罕见疾病(骨硬化症)和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目的:1)收集并整理一组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家系,总结其临床表现及生化特点,鉴定致病基因并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2)探讨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血清骨钙素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骨钙素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血清骨钙素水平、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骨硬化症研究中,我们
背景周期性机械牵拉是机械通气诱导肺损伤的一个重要的病因学元素,同时机械牵拉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引起远端肺组织渗透性的改变从而引发损伤是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TLR-4受体信号通路参与了机械通气和机械牵拉诱导肺损伤的发生发展,细胞核因子IL-33参与了机械通气诱导肺损伤的发生,HMGB1也被报道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调控IL-33的生成。因此本实验我们首次对单独的肺呼吸性上皮细胞进行机械牵拉观察IL-
目的:全身麻醉药导致意识消失的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中央内侧丘脑(CMT)参与组成非特异性觉醒系统,且有报道证实接受来自蓝斑核(LC)去甲肾上腺素(NE)能纤维投射,但CMT-NE能通路是否参与调节全麻苏醒,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探讨CMT-NE能传输通路是否参与调控丙泊酚麻醉诱导或苏醒过程。方法:首先,将成功建立CMT微注射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脑脊液组(ACSF)和去甲肾上腺素(NE)组,每组
目的:验证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和肢体神经支配的肌肉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观察面神经受损后肌肉对罗库溴铵的药效学改变。探讨不同肌肉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差异是否与神经肌接头大小、肌纤维大小以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亚基的定量、定位和定性改变有关。同时探索不同肌肉nAChR的表达差异和改变是否和agrin/Lrp4/MuSK
目的:头皮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各种创伤、头皮或颅骨的良恶性肿瘤切除、车祸或者电击伤后、慢性炎症感染致头皮坏死均可造成局部缺损。头皮作为人体的一个有毛发生长的重要暴露部位,决定了术者对头皮缺损的修复既要考虑覆盖局部创面,也要兼顾患者美学修复需求。尽管国内外有众多文献报告头皮缺损的修复方法,但都各有利弊。如何采用更好的治疗方法修复头皮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的外观,提升其对外貌恢复的期望值是对整形外科医师
背景和目的: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软骨基质破坏、软骨下骨重塑和滑膜炎症。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直到最后阶段由于疾病需要而进行关节置换手术。骨关节炎的发生主要归因于关节软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失衡,而促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和IL-6)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IL-1β主要参与软骨基质降解,而TNF-α则主要介导OA中炎症级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