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全身麻醉药导致意识消失的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中央内侧丘脑(CMT)参与组成非特异性觉醒系统,且有报道证实接受来自蓝斑核(LC)去甲肾上腺素(NE)能纤维投射,但CMT-NE能通路是否参与调节全麻苏醒,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探讨CMT-NE能传输通路是否参与调控丙泊酚麻醉诱导或苏醒过程。方法:首先,将成功建立CMT微注射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脑脊液组(ACSF)和去甲肾上腺素(NE)组,每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全身麻醉药导致意识消失的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中央内侧丘脑(CMT)参与组成非特异性觉醒系统,且有报道证实接受来自蓝斑核(LC)去甲肾上腺素(NE)能纤维投射,但CMT-NE能通路是否参与调节全麻苏醒,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探讨CMT-NE能传输通路是否参与调控丙泊酚麻醉诱导或苏醒过程。方法:首先,将成功建立CMT微注射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脑脊液组(ACSF)和去甲肾上腺素(NE)组,每组10只。分别观察CMT微注射ACSF或NE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的影响。然后,观察丙泊酚持续麻醉下CMT微注射ACSF或NE对大鼠前额叶(PFC)和前扣带皮层(ACC)脑电图(EEG)的影响。最后,利用全细胞膜片钳观察灌流丙泊酚和NE对离体脑片CMT神经元兴奋性和GABA能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 IPSCs)的影响。结果:(1)CMT微注射ACSF对大鼠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均未产生影响;CMT微注射NE没有影响大鼠对丙泊酚麻醉的敏感性和诱导时间,但明显缩短了丙泊酚麻醉苏醒时间。(2)CMT微注射ACSF对大鼠PFC和ACC EEG无明显影响;微注射NE增加了PFCθ波(4-8 Hz)比率,对其它频段波(δ、α、β和γ波)无明显影响,降低了ACCδ波(1-4 Hz)比率,增加了θ波和α波(8-12 Hz)比率,对β(12-25Hz)和γ波(25-60 Hz)无明显影响。(3)单独灌流丙泊酚导致CMT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频率明显下降,膜电位超极化,灌流丙泊酚+NE可使动作电位频率增加,膜电位去极化;单独丙泊酚增加s IPSCs的频率,增大其振幅,提示丙泊酚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增强CMT GABA能传输;灌流丙泊酚+NE时s IPSCs的频率下降,振幅无明显变化,表明NE减少了突触前GABA的释放。结论:(1)CMT NE能传输系统参与调节丙泊酚麻醉苏醒并引起皮层EEG觉醒,没有参与麻醉诱导过程;(2)丙泊酚增强CMT内GABA能传输,与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有关,NE通过减少CMT突触前GABA的释放,减弱了丙泊酚的增强效应;(3)丙泊酚抑制CMT神经元兴奋性,NE部分逆转了丙泊酚的抑制效应。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回顾性研究发现,有较长或者反复手术和麻醉药物暴露的儿童在青春期表现出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非暴露儿童要高。人类妊娠末3个月至生后2-3年,是神经系统快速发育期。许多动物研究表明,吸入性麻醉药会对快速发育中的大脑结构功能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大脑未来的功能。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胚胎神经发育方面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探
目的通过三因子食欲量表、功能磁共振两方面评估肥胖及袖状胃切术患者食欲的变化,通过测定食欲相关胃肠道激素及脂肪因子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三因子食欲量表及功能磁共振研究共纳入正常对照20例,肥胖患者34例,其中袖状胃切除术患者12例。胃肠激素和脂肪因子研究共纳入正常对照15例,单纯性肥胖患者15例,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15例,袖状胃切除术患者15例。功能磁共振采用BOLD信号,胃肠激素及脂肪因子采集OG
目的研究胰腺的形态组织学特点,通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对其进行量化,并分析其与胰瘘的相关性。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入组100例胰腺手术患者,术前经磁共振检查测量非肿瘤区域T1,T2,ADC值,胰腺宽度、厚度,胰管直径,计算断面面积,经多点Dixon水脂分离脂肪定量序列定量胰腺脂肪,胰腺切除标本行非肿瘤区域病理组织学检测脂肪面积、含量和外分泌腺体含量并对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级,分析临床、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成年人腰腿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最主要病因,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为腰椎间盘突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椎间孔镜术中神经受损带来的短期的神经根性疼痛发病率为5-15%,已被认为是椎间孔镜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但对于如何预防神经所伤后产生的神经根性疼痛鲜有研究。目的:本次研究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目的在于探究神经妥乐平联合脊神经根后支神经阻滞用于改善患者慢性腰腿疼及改善患者腰腿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可微创重复取材,体外扩增能力强,被证明具有良好的软骨形成能力,是组织工程化软骨构建的理想种子细胞,但是BMSCs再生软骨在异位环境的骨化问题,严重限制了它在皮下软骨缺损(比如鼻子,耳朵)上的应用。与BMSCs不同,软骨细胞可以在异位环境维持稳定的软骨表型,这可能跟抗血管化因子的存在有关。软
背景及目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现有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所带来的副作用,使得治疗的风险-收益失衡。因而在减少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同时,改善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是目前复合组织移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细胞治疗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其中可能的解决方案,且已有骨髓间质干细胞用于临床移植免疫治疗的报道。而同为间质干细胞的脂肪干细胞由于其来源更为广泛,较骨髓间质干细胞有更大的应用前
背景与目的感染是骨科手术最具灾难性的并发症之一。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骨关节感染的基本环节。抗生素的给药有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两种方式。前者最为常用,但并发症较多,且较难达到足够的局部药物浓度。负载抗生素的骨水泥链珠是局部治疗骨关节感染的主要方式。然而其存在以下缺点:(1)不是生物可降解材料,需要二次手术取出;(2)植入时的药物突释以及抗生素耐药降低了其临床应用的效果;(3)骨关节感染经常伴随着骨吸收,
背景:幼年期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延迟出现,而成年期外周神经损伤后由于脊髓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炎症反应导致损伤后很快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幼年期的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小胶质细胞的状态如何目前尚不清楚。运动具有减轻成年期慢性镇痛的作用,那么运动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脊髓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进而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对于这种延迟发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一样有效,目前还缺乏此类的研究。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幼年期
目的:本研究从个体和群体角度开展了骨代谢领域的罕见疾病(骨硬化症)和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目的:1)收集并整理一组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家系,总结其临床表现及生化特点,鉴定致病基因并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2)探讨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血清骨钙素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骨钙素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血清骨钙素水平、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骨硬化症研究中,我们
背景周期性机械牵拉是机械通气诱导肺损伤的一个重要的病因学元素,同时机械牵拉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引起远端肺组织渗透性的改变从而引发损伤是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TLR-4受体信号通路参与了机械通气和机械牵拉诱导肺损伤的发生发展,细胞核因子IL-33参与了机械通气诱导肺损伤的发生,HMGB1也被报道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调控IL-33的生成。因此本实验我们首次对单独的肺呼吸性上皮细胞进行机械牵拉观察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