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废止前后的观念变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sh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所说的科举考试制度,主要是指从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首设进士科,并以考试作为主要途径来选拔人才和任予官职的制度,作为传统中国教育重心和教育制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科举考试制度,在以西学东渐为主要标志的近代化过程中捉襟见肘,日益显现出与社会大背景和制度建设的不合拍及难以协调,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强行废止,代之以近现代的新式教育,完成了从“考官”至“考学”的生硬过渡,从而结束了其1300年的历史使命。但是,无论是存活千余年之久,作为一种历史遗迹的科举考试制度,抑或是隐藏于具象化的制度背后,与制度时刻处于互动影响,即使被废止也毫不例外的科举考试思想和观念,均极大地影响着当时的整个中国社会,自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猛然被迫步入近现代化以后的中国,而至今仍然在引发人们热衷于探讨科举考试及与其相关事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谓的观念,一个一直盘亘于我们脑际,错综复杂而且根深蒂固的科举考试观念。从鉴古知今和学理研究两个层面来表征此种观念在现今的存在和体现以及对其研究的必要性。首先,科举废止以后,教育的重心由科举转向学校,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生硬转换明显地体现在对当时器物和制度层面的过度关注上,而忽略了对当时整个社会的观念和心态的关注,最终导致日后器物和制度的现代化与观念的前现代化。因此,研究科举考试废止前后的观念变化就有其明显的历史意义,原因就在于通过对历史和史料的分析与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的看待当时的社会观念及科举考试观念是如何随着和未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处的状态和情形。当今,我们的高考制度也在经受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它也在逐渐发生着一些显著的变化,对于广大民众的考试观念不啻又是一次冲击。因此,考察和研究科举考试观念,有助于我们对考试发展史和思想史及其史料作另一视角的考察和分析,从而了解现今种种考试观念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及如何理性地看待它。其次,贯穿科举考试思想史的是历朝历代的思想家对于科举考试制度发展和改革的思想,它是对科举考试思想的理论升华和学理总结,为有关考试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是有关科举考试观念的类似研究似乎却并不多见,于是就形成了既承认观念及其作用的客观存在,同时又将对其的论说和阐述轻描淡写化的不合理现象,形成这种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把握观念与思想及科举考试观念自身的性质属性及它与思想之间的本质关系。因此,有必要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和分析科举考试观念,同时通过对其的观察来反观科举考试思想,从而提升考试思想的研究,而方法就是用包含深刻学理的思想来研究欠缺学理成分的观念,即以学理来研究非学理。本文在对已有文献资料的研究基础上,以梳理文献和历史分析为主要方法,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科举考试观念之概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在确立以思想为切入点为研究前提的条件下,总论思想与观念之关系,即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思想的精英性与观念的大众性、思想的学理性与观念的简单性,而两者的联系则体现为思想与观念相互孕生,必须依赖于思想来解读观念,进而指出了在对思想和观念的长期使用中存在的混淆与误用情况;第二部分则通过文献详论科举考试观念的四种特质,即:其在自身的性质上表现为与生俱来的灰色和负面印象;观念在传播中则表现为悄无声息的遗传;而在对其的使用上则表现为与其相对应的类似物,诸如风俗、习惯及传统等等;在影响上则表现对其如释重负般的感觉。第二章“科举废止前考试观念之体现及评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着力描绘在已有研究中使用科举考试观念时的特征表现,即讨论时的意义终结性:它始终是以意味和表示结果或结论的象征面貌示人的,它的出现就表示作为对问题原因的成功探讨及获得,即它的出现就代表着讨论的完结,一种根本意义上的完结;评价时的古今不一性:古人大多在力陈肯定科举的论点时才会引用到好比三代之制、先朝祖制等这样携带观念成分,具有观念形态的例证来作为立论的积极根据,而近人则往往是在唾弃乃至喟叹科举之余毒于今仍流毒不止,贻害万年时才恨恨地痛斥此观念之消极和负面。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蒲松龄和龚自珍二者的文本分析来说明两者有关科举考试的思想和观念并非如大众所熟知的那样激进和先进,均有被人为夸大的嫌疑。第三章“科举废止后考试观念之流变和评价”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旨在回溯科举废止前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主要特点为重有形轻无形的社会环境;第二和第三部分深入蔡元培、鲁迅和闻一多三个典型代表各自的文本,通过对他们话语和思维的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对科举考试理解的狭隘性和单一性,进而揭示出科举考试观念的内在矛盾性这一深刻的命题,即对狭义层面科举制度的批判和不齿及对广义层面科举制度所依托和联结的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的肯定和珍惜,对这种矛盾性存在的承认则是对科举考试观念完整得以理解的前提基础;第四部分则以科举考试观念为例顺便论及对现有教育史教科书编写的一点思考。第四章“科举考试观念的当代思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翔实的史料来证明一方面,自古以来民众的诸多观念具有惊人地牢固性,以致于学术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无能为力,而另一方面,作为知识阶级的精英思想与普通民众的观念又具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第二部分指出科举考试观念对现当代教育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恢复儒家的经典教育和训练方面即倡导读经这一运动中,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出现恰好是科举考试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并且是一场延续已久的,以知识阶级为代表的精英思想对普通大众观念持续领导的历史运动的重演;最后一部分在辨析“更新观念”一语难以在逻辑上能够成立的前提下,强调客观面对和合理对待观念仍然是任重道远的责任。
其他文献
壮汉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广西壮族聚居区推行的特殊教学模式,目前壮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壮文进校工作得不到重视;壮文校点布局不合理;经费投入不足,专项补助资
<正>为什么净水市场中的"假洋鬼子"多我国是世界上唯一需要行政审批(卫生批件)才能生产销售净水器的国家,卫生批件是针对产品的,有效期四年(四年后可办延续)。因此,目前有效
我国环境规制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以命令与控制政策进行规制阶段到经济激励政策推广应用阶段,再到以信息披露为特色的政策创新阶段的演进。文章认为,未来我国环境规
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产业的发展为继半导体产业之后,最受到台湾产业研究机构与学术界重视的一项产业,2006年台湾大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认知语言学充分强调互动体验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文章基于这一理论基础,主张高中英语教师以互动体验为教学新理念,在教材的使用上,在语篇、词汇、句法、综合运用四个板
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和独特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曾被称为“中国的别林斯基”、“东方的卢卡契”。他早年曾参加“左联”,是“七月派”的核心人物,还是著
本文完成了岸基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平台搭建,同时就工程上获取舰船目标一维距离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随着DSP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并行DSP处理系统的雷达信号处理机的应用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60年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思想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上个世纪后半叶最具活力的文学理论之一。
本文从Web2.0的理念和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出发,介绍了厦门大学图书馆在Web2.0时代中如何利用Web2.0的理念和技术建设Library2.0。Web2.0不单纯是技术或者解决方案,而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