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系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其干燥的根皮—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且被2010版《中国药典》收录,为常用传统中药。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凉,归心、肝、肾三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消瘀、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入血分、温毒发斑、吐血衄血、闭经痛经等症。牡丹种子为芍药科植物牡丹干燥成熟的种子,韩国学者Satyajit D. Sarker等人首次发现牡丹籽具有抗癌、抗氧化、抑菌、消炎、止痛之功效,民间常用牡丹种子医治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之功效。目的:本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牡丹和牡丹籽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牡丹籽非油脂部分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效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牡丹籽蛋白的含量测定。方法:选用梯度乙醇提取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半制备型液相色谱、C18反相柱色谱等分离手段与方法,依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UV.MS.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牡丹籽中的蛋白质经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对其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对牡丹籽中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6’-O-β-D-葡萄糖芍药内酯苷、白芍苷R1、反式葡根素、反式白藜芦醇进行了分析并绘制其标准曲线,得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第一章牡丹籽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对牡丹籽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从牡丹籽中共分离出17个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部位化合物11个,正丁醇部位化合物6个。共鉴定出了14个化合物,分别是:芍药苷、芍药内酯苷、6’-O-β-D-葡萄糖芍药内酯苷、白芍苷R1、对羟基苯甲酸、氧化芍药苷、咖啡酸、齐墩果酸、反式葡根素、反式白藜芦醇、苯甲酸、蔗糖、p-胡萝卜苷、β-谷甾醇。其中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为首次从该植物的种子部位中分离得到,白芍苷R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章对牡丹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为牡丹籽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以及牡丹种子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奠定了基础,并为牡丹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章牡丹籽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研究6种化学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线性范围如下:芍药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4894X+6516.9,r=0.9998(n=6);计算芍药内酯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1646X+8626.4, r=0.9998(n=6);计算6’-O-β-D-葡萄糖芍药内酯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0589X+549.57,r=0.9992(n=6);计算白芍苷R1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6482X+9039.5,r=0.9993(n=6):计算反式葡根素的回归方程为:Y=15664X-40814,r=0.9992(n=6);计算反式白藜芦醇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1243X+3965.3,r=0.9993(n=6)。表明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6.4-64μg.mL-1;芍药内酯苷线性范围为6.2-62μg.mL-1;6’-O-β-D-葡萄糖芍药内酯苷线性范围为7.2-72μg.mL-1;白芍苷R1在1.1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反式葡根素在5.2-5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反式白藜芦醇在0.17-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上述各化学成分的含量为:芍药内酯苷(0.21%)、芍药苷(0.8%)、6’-0-β-D-葡萄糖芍药内酯苷(0.37%)、白芍苷R1(0.08%)、反式葡根素(0.44%)、反式白藜芦醇(0.001%),试验结果表明,牡丹籽中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葡根素含量较高。第三章牡丹籽蛋白含量测定研究牡丹籽中的蛋白质经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对其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牡丹籽蛋白的含量为26.85%,蛋白含量较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为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论:1首次从牡丹籽中分离得到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白芍苷R1;其中白芍苷R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2首次采用HPLC法同时对牡丹种子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6’-O-β-D-葡萄糖芍药内酯苷、白芍苷R1、反式白藜芦醇、反式葡根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为牡丹籽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并为开发牡丹籽非油脂部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3牡丹籽蛋白的含量为26.85%,蛋白含量较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为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