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国学习者通常会将中英文相同的概念对等处理。由于英语的时间连词在语义层面与汉语极为相似,所以不少中国英语学习者按照汉语的思维对时间连词句进行句子理解和语用加工。然而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对于时间连词的认知模式和加工机制存在差异,以及时间连词句中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都会让读者在重建情景模型时变得困难。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时间连词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加工的影响,揭示英语学习中母语迁移作用的规律,从而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应对母语迁移、提高我国英语教学和学习效率提供参考证据。本文以概念迁移理论、印象假说和认知负荷理论为理论框架,选取60名西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研究被试参加本实验,依据LexTALE线上测试结果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以时间连词中的最具代表性的before和after为例,采用依托E-prime2.0软件编制的自定步速阅读(self-paced reading)这一在线测量程序。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导入SPSS 22,建立混合效应模型。试图探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不同时间连词如何影响语用加工。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不同时间连词如何影响句子理解?(2)不同时间连词如何影响语用加工?(3)外语熟练程度与不同时间连词对语用加工的影响是否有关系?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对高水平组来说,在句尾关键词位置(第7个区域),连词类型主效应、百科知识一致性主效应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都显著。对低水平组来说,在句尾关键词位置,连词类型主效应不显著,百科知识一致性主效应和二者的交互效应显著。两组的其他6个区域,无论是主效应还是交互效应均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在百科知识一致的情况下,二语学习者阅读before句要比阅读after句花费时间长。根据印象假设,由于after句的提及顺序与事件发生的顺序一致,而before句的顺序不一致,导致before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但当句中存在百科知识不一致时,after句的阅读速度要慢于before句。这一结论与研究英语本族语的前人研究的结论不同,这是由于汉、英有不同的时间认知模式,受试在连词的理解过程中收到了母语迁移的影响,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2)对于after句来说,百科知识不一致句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百科知识一致句。对于after这种较为简单的语义关系,受试只需要投入较少的认知资源即可,把更多的认知资源投入到语用信息中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而对于before句来说,百科知识的一致与否并不影响阅读时间。Before句所描述的顺序与事件的实际发生顺序相反,受试需要进行额外的“反转”操作,而且违实信息需要受试对在理解的接触上多一个“否定”的认知操作,这都会同样增加认知复杂度。他们需要把部分精力投入到处理复杂的语义关系中,只能把有限的认知资源投入到语用信息的处理中。(3)before和after对英语学习者语用加工的影响在高、低水平两组中无明显差别。一方面,虽然两组测试成绩差异明显,但两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加工策略可能并无实质性区别。另一方面根据浅层结构假说,二语学习者的句法和语用加工与母语者有本质区别。另外,在实验室测试环境下,测试过程容易受到不可控的非语言因素的干扰,使组间差距进一步缩小。根据以上结果显示,为了让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好的学习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间状语从句,二语教师应该(1)提高文化意识,正视差异。(2)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展示母语国家的习惯表达。(3)适当对学生反应过长的句子给予针对性指导和练习。